骈文在魏晋南北朝的衍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至迟在西晋时期,比较完整的骈文已经出现.而文学性的骈文的成熟,大致在南朝的刘宋时代,其代表作是鲍照的一些作品,齐梁以还,以表现美的事物为主旨而注重形式的各类骈文逐渐成为文坛流行的文体,想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陈代的顾野王的《虎丘山序》,沈炯的《林屋馆记》等形制相当规整而艺术上又均有较高水准的文学性骈文皆其适例。
骈文研究范围的拓展是骈文研究步向深入的体现。莫道才的《骈文史分期刍论》(《柳州师专学报》1997年第3期)则专门讨论了学术界模糊把握的骈文史分期问题,而莫山洪的《简论历代反骈的历史嬗变》(《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则进一步检讨了历代反骈的原因。而已出版的几部骈文学著作都十分关注骈文的发展过程,姜书阁的《骈文史论》是建国以来的一部骈文发展史,这部近四十万言的巨著对骈文的发展有详细的论述,勾绘出骈文演变的全景,其不足是唐代以后的部分稍嫌简略。于景祥的《唐宋骈文史》则是第一部骈文断代史,将唐宋两朝的骈文作了详尽的描述,然亦失之叙述方式简单。钟涛的《六朝骈文形式及其文化内蕴》是其博士论文,她在第二章“六朝骈文形式的定型过程”也讨论了六朝骈文的发展过程。于景祥的《独具魅力的六朝骈文》在第三章“六朝骈文之流变”也对六朝骈文史有所梳理。莫道才的《骈文通论》在第九章、第十章专论“骈文的历史演变”,概论了骈文发展的八个阶段:发轫期、形成期、成熟期、繁盛期、变异期、衰落期、复兴期、消亡期。尹恭弘的《骈文》在第二章“历史视角:骈体文文体的演变过程”中,也从溯源、酝酿、成熟、变异、复兴等五段对骈文的发展过程作了简要的梳理。可以说,学术界对骈文的演变过程和规律的认识是较深入的。
纵观骈文学研究发展的历史,它走过了曲折的道路,有过辉煌,有过寂寞,如今走上了正轨,正步入新的辉煌。即使这样,也应该看到,骈文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这主要表现在:
首先,骈文学研究力量还很不够。从发表的论文和著作来看,全国研究骈文的学者仅有二十来人。不但与古代诗歌的研究队伍无法相比,也远比古文的研究者少。在这二十多位学者中,还有不少并未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个领域,仅是偶尔涉足一下骈文研究。之所以如此,恐怕是受古文为正宗而骈文为小道的狭隘观念的影响。因此,研究者更新观念,重新认识骈文十分必要。由于研究队伍的力量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骈文研究水平的整体推进。因此,骈文学界迫切需要更多的学者的加入,以推进对这一传统文化形式的研究。只有研究力量的壮大,研究水平的提高才有基础,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同时,骈文学研究培养新人的工作也显得很紧迫,骈文离今天的生活很远,如果中断骈文的研究,人们对骈文的了解就更少。骈文研究呼唤青年学者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