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值得提及的还有王瑶(1914-1989)写于1947年的《徐庾与骈体》一文,该文收录于其《中古文学史论》一书中。该文以“徐庾”为切入点,对骈文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徐庾”历来被视为六朝骈文的杰出代表,因此,解剖“徐庾”就等于解剖了骈文,解剖了齐梁文学。作者正是以这样的思路去做的,作者指出:“要了解徐庾在文学史的地位,徐庾体的历史涵义,就必须从骈文这一体裁的源流和特点上去考察,因为徐庾的主要成就,即在将宫体诗所运用的隶事声律和缉裁丽辞的形式特点,完全巧妙地移植在‘文’上,使当时的骈文凝固成一种典型的文体,而成了后来唐宋四六和律赋的先导。”作者是采用以小见大的解剖麻雀的研究方法。为了更好地评价徐庾的骈文成就,作者首先对骈文的四个艺术特征——裁对、隶事、敷藻和调声——及其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再把徐庾放在骈文史的发展过程中来看待,指出;“上述的四种骈文的特征,在文学史上是有一 个演进的次序的。到了徐庾,这些形式特点的追求都到了极峰,所以发展到了骈文的完整的典型。”这样得出的结论就十分有说服力了。可以说,这篇论文就其学术水准来说,不但从未过时,而且一直有研究方法论上的启示作用。
2010年2月辽海出版社出版了于景祥先生的《中国历代骈文话》。本书分上下编,上编为中国历代骈文史话,下编为中国历代骈文话分类辑要。它填补了中国骈文研究文献的空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7)《国粹学报》第2卷第21-23期(1906年)。此文经增删修订后收入《章氏丛书·国故论衡》,易名为《文学总略》。
(10)该书1918年11月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32开,92页。1919年9月3版,1922年8月5版,1931年3月10版,1940年12版。
(11)该书于1917年10月由上海藜青阁出版,1919年3月再版,1923年7月3版,272页。
(12)孙德谦:《六朝丽指》,1923年四益宦自刊《孙隘堪所著书》本;钱基博:《骈文通义》,1934年上海大华书局出版;金钜香:《骈文概论》,1933年上海商务印书 馆“万有文库”本;瞿兑之:《中国骈文概论》,1934年世界书局出版,1936年收入世界书局的《中国文学八论》中;刘麟生:《骈文学》,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 版,《中国骈文史》,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金茂之:《四六作法骈文通》,1935年上海大通图书社出版;蒋伯潜、蒋祖怡:《骈文与散文》,1942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