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教皇国_百度百科(2)

时间:2019-10-2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从克洛维皈依天主教以来,法兰克历代国王都比信仰阿里乌斯派,其他“蛮族”国王更容易和教皇接近。七世纪末圣卜尼法斯等从英国到大陆传教,新建了一些主教区和修道院。因传教是在教皇主持下进行的,新的教会受罗马管辖。而圣卜尼法斯高卢进行的教会改革,召开宗教会议所作出的决定,都得到法兰克统治者的支持和批准。正是法兰克统治者与教会的密切合作,才促使教皇们脱离君士坦丁堡而求助于法兰克人得保护。

  下的拜占庭帝国对意大利展开了一系列征服活动,破坏了教皇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伦巴底人拜占庭势力逐出意大利。虽然此时的罗马主教在名义上还要臣服于拜占廷皇帝,但是罗马教会的相对独立使得罗马主教有资本与君士坦丁堡主教和拜占廷皇帝相抗衡,罗马主教格里高利二世甚至开除了拜占廷皇帝利奥三世的教籍。

  至公元7世纪,随着拜占庭帝国的衰落,罗马教会作为意大利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再度对拜占庭势力所不及的罗马城周围地区展开统治,转而集中攻打亚平宁半岛北部以拉文纳城为核心的拜占庭总督辖区。

  728年,伦巴底国王路易特普兰德将拉丁地区的一些乡村和城镇捐献给罗马主教,这些土地(被称为“Patrimonium Petri”,即“圣彼得的遗产”)成为教皇国的立国基石。

  751年,拜占庭在意大利的领土最终全部沦丧于伦巴底人之手。罗马地区(此时已经发展为罗马公国)彻底切断了和拜占庭帝国的联系。教皇司提反二世通过向法兰克人领袖“矮子”丕平大献殷勤,从而解除了伦巴底人的威胁。司提反采取了一系列向丕平示好的行动,包括批准后者废黜墨洛温王朝末代国王希尔德里克三世而自立为王。司提反还封丕平为罗马贵族。

  作为回报,丕平率军在754年进入意大利。在此后的两年中,他平定了意大利中部和北部的许多地方。丕平两次率军进入意大利迫使伦巴德国王爱斯图夫投降,把夺自拜占庭的原拉文那总督区的地方交给教皇及其继任者进行统治。于是出现了教皇国(公元756年)。

  当时拜占庭代表曾要求收回这一失地而遭到丕平的拒绝。他说,他来意大利是“出于爱圣彼得,而不是出于爱拜占庭的皇帝之情”。在781年,丕平的儿子查理曼大帝宣布教皇为这些地区的最高统治者。

  丕平奉献的土地包括拉文纳的原拜占庭总督辖区,贝内文托公国的一部分,托斯卡纳科西嘉伦巴底,中意大利五城(Pentapolis)地区——里米尼(Rimini)、佩萨罗(Pesaro)、法诺(Fano)、西尼加利亚(Senigallia)和安科纳(Ancona),以及其他一些城市。

  丕平的献土扩大了教皇的统治区域,然而也带来一个法理上的问题:既然教皇所统治的领土是由法兰克帝国所赠,那么教皇在世俗政治中是否相应地成为法兰克皇帝的封建附庸呢?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