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亨利·戴维·梭罗(7)

时间:2019-09-2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梭罗美国文明的独立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他的《论公民的不服从》对美国民主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列夫·托尔斯泰在1900年读到这篇文章,对它崇拜不已。圣雄甘地南非当律师时,宣读这篇文章为触犯了种族歧视法规的印度人辩护。甘地深受梭罗的影响,成了一位终生非暴力反抗和消极抵制非正义权势的典范。通过甘地,梭罗的主张变成了政治活动的工具。后来在二十世纪,年轻的马丁·路德·金也深受甘地的影响,梭罗的主张便在美国民权运动的思想基础中得到了新生。

  义的思考与阐示,另为一种新文体的建立。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物质文明给人们带来的“先进”,为机械化生产带来的高速发展而倾倒,对物质的追求日益显露。商品化时代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任何精神信念在这强大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大潮中都变得苍白无力不堪一击。

  面对这种现象,许多学者、思想家和其他一些仁人志士都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疑虑:难道资本主义商品化社会就是我们人类的理想家园吗?难道现实中的金钱社会就是我们的精神归宿吗?带着这种种疑虑,梭罗——这位先验主义思想家独自一人住进了离康城不远的湖畔林中。在那里,他虽然只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但其意义却相当深远。在那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自食其力,完全靠自己的双手建屋取食过上一种原始简朴的生活。他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向世人证明,人们完全不应该将时间倾注于无休止的物质追求方面,而应当将少量的时间用于谋生而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精神探索。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梭罗正是带着对现实生活的怀疑才来到林中投入这种实验生活的,他并非存心抵制现代文明。他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验告诉人们不要为繁杂纷乱光怪陆离的资本主义商品社会所迷惑,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其实当年梭罗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年仅30多岁的年青人。与其他大多数人相比,只不过他更善于思考,不甘心将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花费于生计。他赞同“先验论”的主张,提倡人们将更多的时间从事自己所喜欢的事业。他用自己在瓦尔登湖的实践向世人证明了这样一个现实,即人们的确将生命的意义搞颠倒了。

  梭罗对人类文明的第二个贡献是他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相当突出的成绩。在早期的美国文学作品中,他的《瓦尔登湖》一直被后人奉为美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与其同时代的天才作家霍桑麦尔维尔和恩师爱默生相比,他的散文似乎更具备20世纪的风尚。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