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亨利·戴维·梭罗

时间:2019-09-2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详情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废奴主义自然主义者,有无政府主义倾向,曾任职土地勘测员。

  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协助爱默生编辑评论季刊《日晷》。写有许多政论,反对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一生支持废奴运动,他到处演讲倡导废奴,并抨击逃亡奴隶法。其思想深受爱默生影响,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1845年,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以此为题材写成的长篇散文《瓦尔登湖》(又译为《湖滨散记》)(1854),成为超验主义经典作品。梭罗才华横溢,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而《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

  其他作品有政论《论公民的不服从义务》(又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抗命》、《公民不服从论》(1849)、《没有规则的生活》(1863),游记《马萨诸塞自然史》、《康科德及梅里马克河畔一周》、《缅因森林》等。《瓦尔登湖》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的隐逸生活,而《公民不服从》则讨论面对政府和强权的不义,为公民主动拒绝遵守若干法律提出辩护。

  1817年7月12日生于州马萨诸塞的康科德镇,父为约翰‧梭罗;母为辛西娅‧梭罗。

  1843 出版《步向瓦修赛特》与《冬日的散步》;于纽约州的史塔腾担任爱默生子女家教。

  1848 开始专业讲座生涯;出版《克特登与缅因森林》。超验主义思想家爱默生

  1849 出版《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与发表《论公民的抗争》;游鳕鱼角;其姊妹海伦死于结核病。

  1856 赴纽泽西州珀恩安博尹附近的伊戈伍德社区调查。5~6月在日记中讨论森林乔木的演替。11月:与格里利论植物的自然发生。

  1860年9月20日在米铎萨克司农学会讲《森林乔木的演替》。于12月最后一次演讲《秋之色调》(在康乃狄克州的瓦特博里)并起草《野生果子》一文。

  1862 整理早年的讲稿与散文,似乎对死期已有预感。并与5月6日逝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

  1817年7月12日,梭罗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毕业后他回到家乡以教书为业。

  1841年起他不再教书而转为写作。在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的支持下,梭罗在康科德住下并开始了他的超验主义实践。这时期,梭罗放弃诗歌创作而开始撰写随笔,起先给超验主义刊物《日晷》(Dial)写稿,之后各地的报纸杂志上都有他的文章问世。他在文学上是一个打破偶像崇拜的人。他难得感谢大学给他的益处,也很看不起大学,然而他实在得益于大学不浅。他离开大学以后,就和他的哥哥一同在一个私立学校里教书,不久就脱离了。他父亲制造铅笔,亨利有一个时期也研究这行手艺,他相信他能够造出一种铅笔,比当时通用的更好。他完成他的实验之后,将他的作品展览给波士顿的化学家与艺术家看,取得他们的证书,保证它的优秀品质,与最好的伦敦出品相等,此后他就满足地回家去了。他的朋友们向他道贺,因为他辟出了一条致富之道。但是他回答说,他以后再也不制造铅笔了。“我为什么要制造铅笔呢?我已经做过一次的事情我决不再做。”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