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西峡县 生态底色描绘乡村振兴锦绣画卷(6)

时间:2019-10-0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我有一双手,致富往前走”“脱贫路上我当先”“宁可苦干,不能苦熬”……走进西峡大山深处的村村寨寨,一条条醒目的励志标语随处可见。

  来到五里桥镇土槽村光荣脱贫户石胜德的家,摩托、冰箱、彩电、桌椅、衣柜等新潮家具一应俱全,就连席梦思床、褥子棉被、窗帘门帘都换成了新的。今年62岁的石胜德和86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在县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去年种植5000袋香菇菌棒,家庭年收入1.5万元。脱贫后的石老汉干劲更足,今年决定把香菇种植规模扩大到8000袋。

  石胜德的变化得益于该县轰轰烈烈开展的以“传家风家训、树公德美德、争先锋先进、做好人好事”为主要内容的“传树争做”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评选“最美脱贫户”“脱贫光荣户”等活动,鼓励和引导贫困户讲诚信、树正气、做好事、争先进,打通了扶志扶智“最后一公里”,聚起了扶贫先扶志的精气神。全县每个乡镇都评选脱贫典型10至20人,组织他们现身说法,倡树自力更生、勤劳创业、感恩社会、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信心和内生动力。丹水镇三里庙村贫困户贾彦峰在“传树争做”活动的影响下,重新鼓起勇气,走出过去养猪失败的阴影,连续两年种植袋料香菇1.5万袋、养了8头猪、承包了40亩地种植西瓜,年收入超过8万元,不仅实现了稳定脱贫,而且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2018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万元,1046户、2949人脱贫,14个贫困村实现了脱贫摘帽,完成33户48人易地搬迁任务。

  “去年,我家山茱萸收入6000元、种香菇收入20000元、到户增收补助7500元,其他收入3000元,现在已顺利脱贫了。这得益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的扶持引导!”在西峡县石界河镇通渠村南沟组,刚刚脱贫的贫困群众马建明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收入,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经过近年来的合力攻坚,全镇贫困发生率由过去的12.8%降到1.92%,扶贫攻坚成效保持全县先进,这是我们凝聚合力抓党建的结果。”该镇扶贫办负责人介绍。

  石界河镇扶贫工作是该县抓农村党建促脱贫、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该县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促使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同部署、双推进,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投身扶贫一线,让鲜艳的党旗在脱贫路上高高飘扬。该县为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选派84名驻村;实行县处级领导包乡联村、县直单位包村联组、驻村工作队包村联户、驻村、企业包贫困村“五项帮扶机制”;在圆满完成了村(社区)换届选举的基础上,深化村支书专职化管理,新命名表彰标兵村支书12人,红旗村支书19人,优秀村支书17人;投入500万元改造提升了党群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全县299个村(社区)全部达到了规范要求……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筑牢了脱贫攻坚的党建基石。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