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西峡县 生态底色描绘乡村振兴锦绣画卷(2)

时间:2019-10-0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始终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该县四大班子领导经常深入山乡村寨、田间村头,指导协调项目建设,一批村庄的基础设施得到提升,让更多的村庄成为充满生机活力和特色魅力的富丽乡村。一举建成312国道百公里猕猴桃长廊、鹳河百公里香菇长廊、208国道旅游长廊三大美丽乡村环线。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与深圳龙澄公司合作开展农村垃圾清扫和转运处理;采用PPP模式,启动实施投资7亿元的289个行政村村容村貌整治工程。近三年来,全县新创国家卫生乡镇4个、全国文明村镇2个,二郎坪镇跻身全国美丽宜居小镇,中坪村荣获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太平镇跻身全国首批特色小镇,东坪村荣获全国美丽宜居村庄,丁河简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一幅幅宜居宜游、美轮美奂的山水田园画卷正徐徐展开。

  秋风送爽,硕果飘香。沿312国道一路西行,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旁绵延上百公里的猕猴桃长廊。正值收获的季节,一行行、一排排的猕猴桃果树藤蔓遮日,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子。

  在丁河镇茶峪村千亩果园里,种植大户范喜泽正忙着摘果子。“一亩果园的收入,超过了10亩农田。有了猕猴桃这一支柱产业,也就有了稳定可观的经济收入,脱贫致富有保障了!”他边摘果子,边向记者介绍,在政府的支持下,全村80%的耕地都种上了猕猴桃,亩产效益逾万元,猕猴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得益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西峡是公认的猕猴桃最佳适生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该县审时度势,把猕猴桃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导产业来大力培育,着力把猕猴桃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目前全县已获得绿色认证基地3万亩,有机认证和认证转换期基地3000亩。

  每发展一亩猕猴桃,县财政补贴500元,制杆拉纤、水利配套、项目分解等优惠政策予以倾斜,种苗上由县林业局提供,技术上由政府培训指导……在政府强力扶持下,西峡的猕猴桃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已建成312国道沿线百公里猕猴桃长廊。华邦公司、果然风情公司、西树公司带动全县十余家企业从事猕猴桃果汁、果干、果酱、果酒、冻干果粒等精深加工,形成完整的猕猴桃产业集群。稳中有升的猕猴桃价格,让全县10万名果农尝到生态种植的甜头,全县每年新发展的猕猴桃种植基地都在一万亩以上,总规模达到13.5万亩,产量7.8万吨,综合社会效益达到22亿元。

  与猕猴桃一样,拥有支柱产业地位的还有西峡香菇。“西峡始终推行香菇标准化种植,所产菇品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符合出口免检标准,深受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欢迎。”在西峡做了20多年香菇生意的新高山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福建客商尤金桂告诉记者,“西峡香菇甲天下”实至名归!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