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成为脱贫攻坚的“急先锋”。突出山水观光、特色餐饮、山地避暑、农游采摘、民俗体验等不同主题,与脱贫攻坚和全域旅游同步谋划了丹水恐龙小镇、丁河猕猴桃小镇、双龙香菇小镇、太平镇避暑养生小镇等4个特色小镇,打造了东坪、中坪、黄狮、鱼库等10个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县已建成乡村旅游专业村21个,带动6个乡镇、1.5万农民吃上了“旅游饭”,年综合效益超过4亿元。
五里桥镇前营村白庙,自然山水与田园文化交织交融,古朴民风与现代产业相生相促;
双龙镇化山村,美观整洁的农家别墅鳞次栉比,让人如同置身静谧优雅的异域小镇;
太平镇鱼库村,大自然的生态本色,展现的是一幅宜居宜游、美轮美奂的山水田园画卷;
一个个乡村脱胎换骨、容光焕发,一张张“美丽面孔”或妩媚多彩或淡雅清新,竞相展示着生态西峡的动人“颜值”,谱写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
要“颜值”,更要“气质”。该县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目标定位,统筹抓好森林生态、流域生态、农业生态、城市生态“四大生态”建设,加强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治理,实施13条河流重点河段综合治理工程,投资4.6亿元在鹳河和淇河沿线个乡镇垃圾处理场建设工程,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1.88%,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84%。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县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采取PPP模式,投资6亿元推进农村道路硬化、文化广场建设、农村亮化工程、农村污水治理、公厕改造、河道治理等十类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实现“绿、洁、畅、亮、美”,创成河南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达标县。投资7.9亿元完成了34个工业点源污染整治、20家企业排污口整治、28家餐饮企业污染整治,封堵生活排污口58个,8个地表水监控断面达标率100%,鹳河出境水质达标率100%。
截至目前,全县已创成全国文明村镇5个、国家卫生镇5个、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3个,全国特色小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和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各1个,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12个,初步形成了“生态美、产业美、人文美、环境美、和谐美”的农村新形象。
点击鼠标,优质农产品便可从田间地头直抵城市餐桌,曾经的空心村,一家家网店如雨后春笋,打开了农村发展新空间……近年来,西峡县引爆“互联网+”计划,融入网上“一带一路”,建立村级邮政站点299个,全面疏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一斤玉米糁能卖180元!”在西峡县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的特色产品超市,桑坪镇杨家墁农场创始人杨康峰举着手中的一包玉米糁说,如果没有电商,产自西峡县深山中可当种子的老玉米,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惊艳到世人的味蕾,卖出令人咂舌的高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