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峡县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有总销量居2018年全国生鲜第一的京东西峡馆,还有电商上市企业草帽兄弟电商公司,而阿里巴巴国际部则服务西峡县40多家生产企业,把他们的产品销往东南亚、欧盟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位于大山深处的双龙镇双龙村,2017年被阿里研究院授予中国“淘宝村”称号,依托阿里巴巴淘宝大学闪讯商学院的技术优势,整合双龙香菇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实行“行业门户+商城”模式,打造中华香菇网,累计举办培训29期,培训学员2600余人,开办网店350家,实现网络销售1.2亿元。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资源整合、扶贫兴农”的思路,该县坚持把电子商务进农村改革试点工作融入“智慧西峡”建设,投入4000多万元,建成总面积1.5万平方米的西峡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为当地农副产品上线创造条件,助推企业开展网上销售,目前已吸引包括苏宁易购、天猫、京东在内的70家企业入园。以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为载体,开创“互联网+产业扶贫”模式,优先安置6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就地或就近到电商企业工作,在米坪镇赶仗村等地开展“京东电商产业扶贫”试点,由京东西峡馆按每袋高于市场价0.5元的价格统购贫困户香菇菌棒,作为扶贫补贴。全县累计帮助贫困户网销农产品530万元,实现人均增收1800元。数据显示:2018年,该县电商交易额达75.65亿元,同比增长117.3%,其中跨境电商交易额达34.25亿元,同比增长55.27%。
原木牌坊、陶罐酒坛、五谷杂粮、石磙石磨、粮仓草棚、纺花织布、草鞋蓑衣……每天来到县城西10公里前营村白庙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记载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讲述着远去的农耕岁月,勾起人们浓浓的乡愁。该村筹资1000多万元,建成农耕文化街区、民俗文化广场,完成民居墙体立面改造、灯光亮化和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把昔日垃圾遍地的小山村打造成“梦回老家”的心灵驿站。
西峡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是古秦楚交汇地带,秦风楚韵在这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该县启动“文化大县”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先后整理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坪民歌”以及独具特色的“丁河高抬”“米坪靠山红”“回车蛤蟆嗡”“寨根彩云舞”“桑坪板凳龙”等一大批地方民间文艺。
如今的西峡,富起来的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已成常态,广泛开展“文学艺术下乡”“舞台艺术送农民”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西峡县艺术团、峡口农民曲剧团、太平镇农民剧团、长探河农民剧团等演出团体经常性开展“送戏下乡”专场演出、红色文艺轻骑兵基层巡演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