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从考古发现看福建宋代金银器业发展状况(3)

时间:2019-08-3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八角银碟 9件。口径约12.9、高约0.9厘米。八边凹角、宽沿、平底无足。沿上錾刻卷草图案,碟心镌刻折枝牡丹(图五:8)。

  银小漏勺 5件。勺径约2.6、通长12厘米。勺面为镂空菱花形、柄端作鱼尾状(图五:9)。

  银镯 7件。其中凸花镯2副,呈扁带状,两端较窄,不相连接。一副镯面捶打出多种凸花瓜果图案;另一副镯面为凸花折枝花卉。

  银跳脱 11件。由细银条盘旋而成,呈弹簧状,长短不一。其中一件打印有“吴七郎造”四字铭。另一字打印有“元□□□□□”六字铭。

  银袖箍 21件。用印有凸轮纹的宽带状银片弯成,两端不连接。直径约6厘米,箍面宽1.9~2.9厘米。箍面凸轮纹分别有二道、四道、五道、六道的,其中两件有一端打印“元良”二字铭。

  银发钗 27件。部分银钗通体鎏金。长9.6~15.8厘米。均为双股,分“U”形和连续“W”形两种。“U”形钗的钗头除素面外,还有饰细旋纹、竹节形纹、捶錾凸花。钗尾多打印字号,其中可辨识的有“朱十二郎”“吴七郎造”“李四郎”“□千一郎”“张十郎”“张六郎造”等。

  银发簪 11件。长13~16厘米不等。单股中段较细,多为空心。有的通体或钗头鎏金。其中五件钗头分别捶打出菊花、荔枝、凸棱格花。

  此外还有鎏金银凤簪、鎏金双鱼银佩件、鎏金凸花环形银饰件、兽面银泡、压胜钱及银练等。

  元宝形银铤 1件。重450克。残银铤1件,正面凿有“三十二”字铭,重104克。

  2邵武黄涣墓 1998年11月,邵武市水北镇故县发现古墓一座,出土银器有杯、盒、笼、瓶(图六:1)、渣斗(图六:2)、匙、勺等18件[6]。这批银器与茶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装茶末的盒子(图六:3)、置茶饼的茶笼、量茶末的匙、勺(图六:4);长颈银瓶是装匙的容器,渣斗则是茶饮中不可或缺的洁具;漆茶盏、漆盏托,口沿与底足镶以银扣,组成一套精美的茶具(图六:5)。

  3泰宁银器窖藏 出土银器有:银鎏金瑞果纹圆盘、银鎏金云龙纹椭圆盘、银鎏金狮戏绣球纹八角盘、银鎏金夔龙狮球纹八角杯、银鎏金行龙折枝花卉纹杯、银鎏金“寿比仙桃”杯、夔龙纹双耳三兽足银鼎炉、银执壶、银鎏金香草龙纹贯耳投壶、仙鹤花卉纹瓜棱银盒、小银杯等二十二件[7](图七)。

  4沙县驸马墓 位于沙县夏茂镇李窠村西南面的山坡上,2003年6~8月,发掘出土有盏托、盒(图八)、盏、炉、小罐、投壶、烛台、发簪等19件银器[8]。

  5将乐积善宋代墓群 位于将乐县水南镇积善村,出土银发钗1件、银烛台2件。银烛台高18.8、底径10厘米,呈塔刹形,尖锥顶。台柱为实心,上部有两个承接烛盘的圆箍,烛台(盘)已遗失。喇叭形足,器壁较薄[9]。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