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动中认识自己行动是最贴切的认识自己的方式。如果你的问题是想得太多,那这就是最好的告诫。
在具体处境中认识自己记住你是个具体的人。你有你的独特性。工作、身体、面貌、文化、教育、品位等方面的不同综合造就了独特的你。试着全方位分析自己当前的处境,你完全可以从平凡中找到一个神圣的自我。
辩证地认识自己不是所有人都赞同自我认识。这提醒我们不要忽视那些有价值的反对观点。学者卡莱尔就认为“认识你自己”这一箴言是不可能做到的,因而是愚蠢的。保持辩证认识吧。苏轼说:“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自我认识也是如此。我的建议是,不曾认识自己的人要多认识自己,一味认识自己的人要多认识非我的一切。
在自我超越中认识自己波普尔说:“自我超越是一切生命和一切进化,尤其是人类进化最惊人、最重要的事实。”如果你只是消极地认识自己而不改善自己,那认识自己其实没什么意义。
认清自己后过兽性的生活,这是自甘堕落;认清自己后过神性的生活,这是自我超越。
在学问探究中认识自我如今,认识自我已经是一门学问,要追根究底,就把它当成一项事业或一个专业吧。仔细考察各种学问看待自我的角度,可能会刷新你对自我认识的认识。
在创造中认识自己根据洛克的“心灵白板说”以及存在主义“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人格这种东西本质上是不存在的,经过后天一系列的选择,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人生。这种哲学认为,认识自己就是去认识我们创造人生的过程。这种自我认识尽管有其片面性,但它确实为我们提供了自我认知的重要视角。
基于经验和逻辑论证,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对自己认识越深,人就越有人性(指高于兽性、低于神性的人性)。但认识自己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定论,人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是说你今天认识了自己,明天就没有了自我认识的必要。只要我们活着,认识自己就必然是一个不完结的过程。这像修行一样是一辈子的事,不可能完全穷尽。圣贤如孔子也经历了漫长的自我认知过程,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连圣人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打磨出自我来的,我们最好别幻想走捷径。见此,你可能因为走自我认识之路的崎岖坎坷而望而却步,但不要忘了那句古老的格言——走自己的路虽死犹生,走别人的路危险重重。再者,如果我们不急于求成,而是抱着“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胡适语)的信念往前走,我们就不会在临终时哀叹自己一生都用错功,走错路,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