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知中认识你的无知根据哲学家芝诺的著名观点,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圈,圈内是我们知道的,圈外是我们不知道的。知识之圈再大,比如圈外的无知来,也要渺小得多。所以很多求知者都会感慨地说,我越是钻研学问,越感到自己无知。这是有知的“无知”,在苏格拉底看来,这才是人最大的智慧。因为自知无知的人,能真正认清自己的局限,从而明白过自己最想要的生活需要付出什么以及需要避免什么。
在日常中认识你的习惯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这与科恩在《论自我》中的观点:“自我意识是个体根据他的既往生活体验史,特别是既往生活体验史的最稳定特征对其主观经验的解释。”实质上是一样的,即认识我们的生活习惯,本质上就是认识那个最稳定的自我。
认识自己,意味着要认识自己过去有哪些好的习惯和坏的习惯,并努力强化好习惯,改掉坏习惯。
在传统社会,欲望始终受到道德的约束。现代社会追求个性和思想解放,因此追求理想,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已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常识观念,但由此也带来了欲望空前膨胀的社会和个人问题。我们痛苦、焦虑、压抑、孤独、烦躁等皆与我们的欲望未得到满足有关。而就算某个欲望得到满足,我们的满足感也很快会被实现新欲望的焦虑感所替代。所以追求欲望尽管没有错,但如果放纵不羁,我们就会被自己的欲望所蒙蔽,从而无法过自己最想要的生活。
在意识中认识自己在洛克看来,意识永远是和当下的感觉和知觉相伴相生的,而且,只有凭借意识,人才对自己是他所谓的自我。所以要认识自己,还要认识我们的意识。意识在心理学上又有意识、潜意识、下意识等形式,了解这些也有助于我们自我认识。
在生活中认识你的情绪不要仅仅把情绪当成负面的东西。情绪出现的时候,同时也是认识自己的黄金时刻。你可以记录下种种情绪,常见如七情:
喜:包括喜爱、喜悦、喜好、喜欢、高兴、快乐等情感;怒:包括愤怒、恼怒、发怒、怨恨、愤恨等情感;哀:包括悲伤、悲痛、悲哀、怜悯、哀怜、哀愁、哀悯、哀怨、哀思等情感;乐:指欢乐,身心愉悦,充满幸福的一种情感;惊:包括惊咤、惊愕、惊慌、惊悸、惊奇、惊叹、惊喜、惊讶等情感;恐:包括恐慌、恐惧、害怕、担心、担忧、畏惧等情感;思:包括思念、想念、思慕等情感。
找出你的主导情绪。了解你的情绪从何而来,了解情绪给你带来的影响以及应对情绪的方法。深刻认识情绪,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最真实的自己,也能帮我们疗愈灵魂之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