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舒生,非著名90后废才,一直在跋涉的文字匠,苏格拉底的信徒,王阳明思想研究学者,哲学教育终生推广者。
仔细考察人类文明,我们会发现人的智慧几乎无处不在。无论是将国旗插在月球上,还是平凡的柴米油盐的生活,人的智慧都贯穿其中。从这个角度看,人,确如莎士比亚所说:“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但是,人生的价值并不完全由外在优秀的程度来衡量。如果我们不接纳自己,不认同所过的生活,那么无论我们看起来多么风光,也是失败的。
有句话说,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那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以此扪心自问,你过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吗?相信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否定性的。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在为未得到的东西而努力呢?
但是,无论是罔顾世俗大胆追求理想,还是蝇营狗苟勉强谋生,有多人最后能如愿以偿地过一生?一项关于人生最后悔的事的全球统计显示,约92%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导致一事无成;73%的人后悔在年轻的时候选错了职业;62%的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当;57%的人后悔没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侣;45%的人后悔没有善待自己的身体。且不论这个调查是否属实,至少它反映了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生问题:由于没有做好当初想做的事,我们追悔莫及,抱憾终生。
说是追悔莫及,其实根源还在于之前的我们缺乏一种智慧:不能认清自己(也即是苏格拉底说的“无知”)。
蒙田说,一个人最坏的状态是失去了对自己的认识和支配。因为不能认清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我们往往选错职业;因为不能认清自己的欲望和情绪,我们往往陷入短视、无知、自私、冲动和自相矛盾等精神怪圈;因为不能认清自己,我们往往陷入紧张的人际关系中;因为不能认清自己,我们往往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努力了大半辈子,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外在地看,不能认清自己的人,越是奋发有为,越可能损人害己。成语纸上谈兵的主角赵括就是缺乏自知之明的典型。作为军事理论高手,赵括可能是很优秀的,但是否能上前线指挥打仗,则需要由实践来决定。再退一步说,如果赵括只是“民间军事家”,只管纸上谈兵于国于己也损失不大,一旦统领着四十万赵军与敌军对垒,那就不仅害自己丢了性命,也让国家变得岌岌可危。同样,如果你不具备当总经理的能力而吹嘘能胜任,一旦公司聘用了你,公司就可能在你的管理下提前破产倒闭。
俗话说,不是那个金刚钻,就别揽那个瓷器活。在做事之前,你需要考虑的不是自己做了能收获多少,而是先掂量清楚自己能不能做以及能做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