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6个扶贫干部“众筹”买车 他们是些什么样的人?(4)

时间:2019-10-1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让龙枫感动的是镇扶贫工作站站长杨通燕。扶贫工作站的活,紧张、艰苦,但杨通燕已经连干了四年。有一次,住在县里另一个偏远乡镇的母亲高血压发作,急需送医院,但却无人护送。他向龙枫请假,龙枫同意了——尽管那天有一个紧急的任务,必须晚上12点钟前完成,而这项工作只有具体负责的杨通燕最清楚。

  正当龙枫组织人赶任务时,意外的是,晚上杨通燕的办公室亮起了灯光。原来,当天他从镇上出发,赶到乡下把母亲送到县城办好住院手续,把母亲委托给亲戚后又奔回镇上。“我不知道那天他是怎么来回的。从县城到他老家,单程也要6个小时,把医院的事安置好,还要赶2个小时车回到镇上……”

  龙枫自己的“尬事”,也被潘盛平“抖”了出来。去年年底,龙枫正在办公室加班加点忙扶贫工作,6岁的儿子进来了。“爸,我妈让你去离婚。”龙枫回了一句:“你就说,我没空。”

  龙枫知道,老婆对自己一肚子火。第二个小孩刚出生2个月,他因为脱贫攻坚任务重,没时间帮助照顾。家里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老婆既要照顾孩子,又要折腾装修。“她把离婚协议都起草好了,我没时间看。”

  “我说,我离婚,必须征得镇党委书记同意,你先去找书记。”龙枫急中生智。也许是这句话把妻子“唬”住了,她终于没上楼去找。

  如今,夫妻关系缓和了。“前天房子终于装修完了,都是老婆弄的,我还没来得及去看。”身材壮实的龙枫,讲到此时眼圈红了。

  不仅仅是翁座村,不仅仅是南哨镇,在剑河县,无数投身脱贫攻坚的工作人员,都正在奋力拼搏。“爸爸,你什么时候再回家做客?”当爸爸出门的时候,3岁的孩子挥手告别发问——这是我们在剑河听到的家庭故事之一。

  参与扶贫的同志们,由于责任重、压力大、工作紧从而疏于照顾家庭、照顾自己。他们“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他们有的自嘲,扶贫队员在家里“地位不高”;有的内疚,照顾别人的妈,却难以照顾自己的妈;有的自叙,“脚上有泥水,身上有汗水,眼中有泪水”。据我们从贵州省扶贫办获悉,全省近年来已有72名干部倒在了脱贫攻坚一线。

  当然,他们当中也有少数不称职的,然而绝大部分人是用实际行动以“小我”换取了“大我”。在我们面前,他们并没有豪言壮语,因为他们认为,像他们这样的付出,在扶贫一线工作人员实在太普遍了,不值得多说。当他们向我们倾吐心声的时候,坦言的更多不是“酸”“苦”,而是“甜”,是工作中的成就感和获得感。这正是我们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的可爱之处。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