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6个扶贫干部“众筹”买车 他们是些什么样的人?(3)

时间:2019-10-1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和罗国志一样,29岁的杨凤林也逆转了对扶贫工作的看法。“说实话,我从小在城里长大,没吃过这种苦,一开始我是有情绪的,曾想过辞职去做生意,但后来想通了,既然来了,就得把工作做好。”

  翁座村还有一个自然寨没通硬化路,20多户村民出行不便,他东奔西跑争取项目、资金,新修了一条2公里多长的通组路;和其他队员争取到了一个20余万元的扶贫项目,使寨门附近28户村民用上了安全水;村里手机信号有问题,带头协调了通信公司过来建信号塔……组织村民搬迁、发动黄牛养殖、推进村容整治等,他的驻村工作辛苦而又充实。

  杨凤林的女朋友是本镇幼儿园的老师。在双方父母的催促下,他们原本打算今年10月份订婚。但是全县的脱贫攻坚出列进入倒计时,10月前后正是最紧张的时候。为了不耽误脱贫攻坚工作,杨凤林要求把订婚日期推到了明年。“我们虽然在同一个乡镇工作,但由于路程远,我节假日难休息,一个月也只能见一次面,女朋友能够理解我的工作。”

  罗国志是独生子,家在凯里。“两年前,我告诉家人,要被派到一个很远的村扶贫,外公、父母都支持我,‘你要尽自己力量,帮助村里解决一些问题’,他们每次都这样教育我。”

  他的父母都是州木材公司的下岗职工,当年都出差来过南哨镇,收购销售木材。如今,国家推出生态林补偿政策,山上森林都被保护起来。他们一直想来村里看望,但罗国志没答应。“路程太远;村里的条件这样,不想让他们看到担心,平常电话、微信也是报喜不报忧;脱贫攻坚任务重,我们工作忙,真的难有时间陪伴他们。”

  当我们来访时,青翠山腰间一层层金黄的梯田里,村民们正在收割稻谷,田野上回荡着电动打谷机的声响。罗国志轻声告诉我们:“我说,妈妈,等到脱贫任务完成了,你们再过来看我吧。”罗国志和家人“预约”,明年春天插秧的时候,请他们到村里来。

  对于所驻村落而言,扶贫队员绝大多数是原本陌生的“村外来客”。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在农村长大。他们让我们感到可爱,是在于当他们的脚上沾满泥土的气息,身上染上稻花的香味时,他们很快深深爱上了脚下的土地,把这里当家;很快爱上了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把他们当作亲人。

  结束翁座村的走访,我们夜色中一路颠簸,回到南哨镇时,已经是晚上10:30,苗岭初秋此时寒意袭人。走进镇办公楼,光线暗淡中的一楼高悬电子屏显示:

  走入旁边挂着“脱贫攻坚前沿指挥部”牌子的办公室,里面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大家正在整理扶贫资料,带头的是分管扶贫工作的镇武装部部长龙枫。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