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6个扶贫干部“众筹”买车 他们是些什么样的人?(2)

时间:2019-10-1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为了顺利开展扶贫,大家一拍即合,凑钱买台车。”杨凤林说,4月份他们抽空赶到凯里市的一个二手车市场,看中了一台7座越野车。

  “老板开价3.28万元,我们希望砍点价。听到我们是用于脱贫,他爽快地说,我也是农村出来的,你们是做好事,我降2000元。我们说,你干脆再降200元吧,3.06万元,这样便于我们6个人平均分摊。成交了,我们人均付了5100元。”杨凤林记忆犹新。

  车子本身买了交强险,六个都有驾驶证的人凑钱买了商业险。镇上附近有一个加油站,六个人轮着来加油,每次加300元,油箱基本可加满。六人当中,罗国志和杨凤林是事业编制,没有车补。

  “听到他们买车的消息后,我也是非常感慨。”南哨镇党委书记潘盛平有点内疚地说,“驻村工作确实需要车,但镇政府很难派车,从买车这个事看得出来,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是很高。”他还透露,还有一个村的扶贫队员,也凑钱买了一台二手车。

  翁座村的队员们目前是租住一栋苗族群众家的木楼办公和居住。7月的一个晚上,扶贫干部刘明加班到晚上12点,在归档材料时发现柜门不好关,使劲才把柜门关好。第二天一早开柜门的时候,才发现柜门里夹了一条五六十厘米长的毒蛇。“想想都后怕,我的床就紧挨着柜子,后来都不敢在那儿睡了,换到隔壁房间。”罗国志现在还心有余悸。

  贫困村民往往集中于偏远山区,从食住到出行,有诸多不便。与这些扶贫队员在一起,我们内心油然而生一个想法,他们真是太可爱了。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没有怨言,没有退缩,不讲价钱,想方设法去解决、去面对,热情高涨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长相清秀的罗国志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舞蹈专业,家在黔东南州首府凯里市,考到剑河县文广局,后来被派到翁座村来扶贫。

  “村委会换届选举第一天,我来了。感觉这里特别远、特别冷,手机没信号,好像与外部世界失联了。从小在城里长大,开始很不习惯山村的环境,心里有点酸。”

  贵州号称“芦笙之乡”,踩芦笙是苗族老百姓最喜欢的民俗,但由于缺乏条件、组织,嘹亮、清脆、欢快的芦笙已经很久没有在翁座村奏响了。外出打工的多,留在村里的人各忙各的,缺乏公共交流,人心也比较分散。

  学民族舞蹈的他,利用县文广局是“娘家”的优势,每年都帮助村里申请一笔踩芦笙的资金,平整了一块场地。“三八节”那一天,留在村里的人,都推开自己家的木门,带着自家酿的米酒、储存的好菜。扶贫队员和他们一起踩芦笙,大家开心极了。

  “一年一度的踩芦笙活动,如今像我们村盛大的文化节日,融洽了村民们的联系,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也使他们了解了我们。大家就像一家人,团结在一起。”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