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商家并没有意识到外卖是一件商品的时候,可能会更专注于“好吃”或者“量大”这样的餐品属性。从他们的角度来说,所有要点外卖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用户。
那外卖对他们来说,作用和价值可能根本达不到一顿饭本应该有的高度,他们就会大概率地决定“那就随便吃一顿吧”。而这个时候,商家发的优惠券的作用就会显得非常大。
“好吃”和“吃饱”考验产品本身,“优惠券”是激励,“准时”是协同第三方的用户服务。所以作为食品来说,要考验的产品本身、用户激励和第三方协同。
你得知道,人远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理智。下面是一组很有趣的问题,我相信你思考完后,就不会再过于纠结用利益来驱动用户:
我相信很多人的答案刚好和我想要的一样。所以价值这件事,是可以通过对比通过打造来显示的。
我经常听市场听运营的小伙伴吐槽:咱家APP做的跟shi一样,你让我怎么拉新;咱家这个产品和市面上的XXX一毛一样,你说我这文案怎么写。
和大家一样,我也骂过自家产品,我会说产品经理做的东西烂,但是我从来没把推广不理想的原因都归结于产品。我也从来都没有在转化不好的时候,逼着产品经理去优化出一款天下第一的产品。因为我压根就不觉得营销事件做的好与坏和产品本身有什么太大关系。
我希望大家足够重视营销这项技能,并且注意:一味强调自家产品好,性价比高,反而可能会激起用户的逆反心理,让用户觉得:你那么好为什么还没做起来?
雅诗兰黛上千,百雀羚上百,而郁美净依旧是几块钱十几块钱的产品,大家不是也一直在市场上活的很好吗。
就算是相同的产品也同样可以粗略佐证这件事:一朵玫瑰花放在花店要10元一朵,情人节的时候35元一朵,情人节的大街上20元一朵,而在Roseonly,一束玫瑰要上千块。
我要强调:不是产品不重要或者太重要,而是说一件产品可以经过公司的层层把控然后上线上市,就证明它是有价值的。优秀的产品可以减少营销成本,优秀的营销可以促进产品优化——这两部分关系密切,但是绝对独立。
你在企业中制造产品,你在用户心里进行营销。想要成功,你必须要制造的是你在用户心里的认知,而不是单单制造产品。
所以今天我想说的是:营销不是简单的告诉用户“我家便宜,我家产品好”。营销的基础是,发现用户想要什么,找到迎合用户的机会,然后让自己以不一样的姿态站在用户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