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业力(宗教名词)_百度百科(9)

时间:2019-08-2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二)业力虽一因可生多果,但不能生无限果。一粒精虫细胞可以分裂成长为人体,含有万亿个各种不同的细胞,此一精虫之因,至完成一人体时,其果实就算全部完成。此人以后再生之子女,就应该从另一重因果关系算起。

  因此,此原始之一粒精虫,对以后繁衍之子女,只有间接之关系,而无直接之关系,故一因可生多果,可不能生无限果。

  换言之,有限的因不能生无限的果,否则就和“同类相应”的原则相抵触了。有限因不能生无限果的意义是,众生的恶业不管多么大,亦不至召来无限的苦果,所以佛家不承认有永恒的地狱。即使那最长最可怕的无间地狱,亦不是永恒的。同理,有漏的善业不管多么大,也不能使人生入永恒的天堂。因此,其他宗教所说的天堂永生,在佛教看来是不符合逻辑的。佛学的三界宇宙观中承认天道(天堂)的存在,可佛学认为天堂并不是永恒的。

  佛家中除“常寂光土”或报身佛之净土外,其他化身佛之净土亦非永恒的。因前者是无限因所生之无限果,而后者则仍是各有限因果的范围。

  基督教之天堂或神之天国,究竟是一种处所或是一种境界,说法不一。若是一种处所,具有无限生命之天国,于道理上,也可能说得通。因为承认神是无限的,则有限之人仰仗无限的神的恩宠,也可能使有限达成无限,进入永恒之天国。

  佛教则因为对于同类相应原则之看法颇为严格,故只承认,唯无限之因始能产生无限的果。相对的,有执着的和有能所的善业,无论如何伟大,亦只能算是有漏之善业,不能导致解脱。唯有那超越能所、相对及我执之善业,才能算属于无限之范围,才能产生无限或永恒之解脱果报。在思想之渊源上,佛教重自力,可能与业力之同类相应思想,有密切之关联。

  在早期和上座部佛教中,用的是狭义解释,把业力的因果现象加以区别,认为一种果必由多种因而成,业力不过是因的一种。此后佛教则广泛使用广义的解释,造作之体、造作之用、造作之因、造作之果都叫做业,那持其体、显其用、种其因、产其果的力用就是力。因此“业”字便是指宇宙间一切因果现象中的一切事物,“力”字便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一切因果现象。“业力”二字,便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和一切因果现象而言。

  由于业的涵义很多,用这个名词的地方,要分别解释。如有时指业的基本,即应当作基本上的“身口意”三业解释,有时指业的行相,就应当作行相上的“善恶无记”等解释,有时指业的体量,即应当作体量上的“共业不共业”等解释,有时指业的时期,就应当作时期上的“定不定”业等解释。从基本上来说,人的造作是通过人的身体、语言、意识的一切活动来体现的,所以人的“身口意”三业的活动都叫做业,通俗举例来说: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