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肺损伤”疫情的曝光下,围绕着 “健康”“低危害”等关键词,电子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攻击。
另一方面,近年来资本的克制与冷静并没能复现于电子烟这个领域,这个自去年年底一路高歌的“小风口”,至今依旧抢眼,即使是最迟钝的人,也不难从各大年轻人攒动的音乐节、便利店、大小超市的前台货架里惊觉:电子烟,火了。仿佛是一夜之间。
新生事物走向成熟的路径中,总是难逃指摘,是必然的经历,也是催促行业进一步优化迭代的力量。
如果你有认真关注近期相关的电子烟报道,或许能得知,在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九月初的一份报告中就有指出,引发这一事件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电子烟中存在的维生素E醋酸酯。
维生素E醋酸酯是一种油脂状态,通过加热、分解进入肺部,当蒸气在肺部冷却后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油脂状态,在肺表面活性剂层上形成涂层,阻碍氧气交换,从而引发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最终可能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和死亡。
而这种维生素E醋酸酯,主要在非法市场的THC(四氢酚)电子雾化器中发现。显然,THC 并不是合法的电子烟成分,通常只出现在美国某些黑市贩售的劣质烟油产品或是电子烟使用者自己调配的烟油中。
然而除非是业内人,很难了解到真相层面的大多数人,从跃跃欲试到敬而远之,也就一个标题距离。
刘东原,唯它电子烟的创始人。年纪不大,却已然是行业里的老人了,说到如今电子烟行业的盛况,他毫不客气地总结到。
近来的电子烟融资列表里,刘东原和他的“vitavp唯它”在一众眼熟的互联网创业者中显得扎眼,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公司在去年年底完成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出资方为投资过网鱼网咖、毒App、乐乐茶的普思资本。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国内完成电子烟融资超过35起,融资金额至少超过10亿元,其中不乏一些连续创业者的身影。新的品牌、资本陆续进场,这“盛世”无非两个原因:一是钱好赚、二是门槛低。至少,看起来是这样。
当年,得益于联发科所谓的 “Turn key solution”(交钥匙方案),做款手机的难度被大幅压缩,大大降低的门槛与暴利,迅速激活了彼时的一众终端厂商,无数人摇身一变,加入到了造机的行列。2006年时,所谓山寨手机的“黄金时期”,深圳手机厂家数量曾一度达到接近4000家。
作为电子烟生产的第一大国,我国电子烟国内市场渗透率却不足1%(美国达13%),可谓广阔天地。与此同时,得益于十余年的“墙内开花墙外香”,我国有大把的电子烟代工企业,可以提供全套的电子烟生产供应链,无需经过研发和设计等繁复的步骤,创业者就可以迅速创立电子烟品牌并实现产品量产,“500万即可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