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乐视首款采用 CDLA 音频标准的手机,也是全球第一款用 Type-C 接口取代 3.5mm 耳机孔的手机。
在之后的一年里,手机厂商也纷纷取消了 3.5mm 耳机孔,用 Type-C 来代替。有的厂商说这样做是为了防水,有的则是说能呈现出更好的音质。
为此,耳机厂商在过去这些年里,也相继推出了 Type-C 规格的产品来迎合这个突然崛起的新市场。
然而在两年后的今天,我们在 CES 上能看到无数款蓝牙耳机,但却已经看不见 Type-C 耳机的踪影。
和传统的 3.5mm 耳机不同,Type-C 耳机的出现是因为智能手机取消了耳机孔,从而快速衍生出的替代产物。不过它的命运并不像 Type-C 接口那样成为主流,相反,它的命运最终是以淡出市场来告终的。
在了解 Type-C 耳机的命运前,我们不妨先了解手机厂商为什么要取消耳机孔。
通常来说,手机厂商们在设计产品前会优先考虑两个问题:怎样比竞品有特色、怎样能将潜在的利润挖掘出来。
2014 年,OPPO 就已经在 R5 这款手机上用 Micro-USB 取消 3.5mm 耳机孔,目的是为了将手机厚度控制在 4.85mm 以内。耳机的解决办法是,通过一根 Micro-USB 转 3.5mm 的转接线和手机连接,从而不影响耳机功能正常使用。
到了 2016 年,手机厂商所追求的,除了纤薄还有机身一体化和机身防水防尘,因此取消耳机孔便成了「机身不开孔」的第一步。另一方面,取消耳机孔后这些厂商还能顺便拓展之后的无线市场,这些对于厂商来说无疑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AirPods 能为苹果带来多大的利润补充,目前暂时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但根据苹果曾在去年 Q3 公布的财报数据看,AirPods、Beats 和 HomePod 这些被归类为「其它产品」的总营收约有 37.4 亿美元,占 Q3 季度总利润的 7%。
另一边的 Android 阵营也在 2016 年后开始大量取消耳机孔,在用 Type-C 取代耳机孔后,他们都会在随机包装盒内附赠一条 Type-C 转 3.5mm 的转接线。
而一些更精明的手机厂商也在之后推出了 Type-C 耳机,让用户另外购买,不过这也需要用户额外再花一笔用机成本。
以上两种方法都能很好解决取消插孔后的耳机使用问题,也的确证明了手机取消耳机孔的可行性。然而,这些解决办法同时也存在不少缺陷,比如转接线易丢失、不美观,早期 Type-C 耳机价格又偏贵、配件购买渠道少、没有专业耳机厂商助推,用户听歌时不能给手机充电……
因此,在这些限制条件的影响下,消费者更偏向于支持实用而不是「少个开孔更好看」。与此同时,大部分普通用户都未必能够感受到这些低价 Type-C 耳机或转接口所带来的变化。再加上售价越来越低的无线耳机登场,更成为了压倒 Type-C 耳机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