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为什么那么多人只暧昧(3)

时间:2019-09-0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三不”主义者,通过关系的疏离来压抑自己对关系的渴望——不信你饿三天试试。

  而“求确定主义者”,通过对关系的确定感的追求,来回避自己对关系的“怀疑”——因为当关系真正确定下来的时候,他们往往又开始怀疑关系是否真的能走下去。

  所以他们其实是一个硬币:不相信关系可以持久,对关系和自己的能力毫无信心。

  就像是为了生存,狮子必须吃掉羚羊,否则就会饿死;而羚羊必须跑远,否则就会被吃掉,双方都是被生存的恐惧所驱使做了看似不同,其实本质并无差距的事情。

  所谓安全依恋就是毫无理由地相信,自己是可以“幸存”的,相信自己可以应对未来的风险。

  这种无理由的相信来自父母早期对我们的点赞,缺少点赞或者太多差评,就会导致我们缺乏这种“原始安全感”而投入了“原始不安全感”的怀抱。

  就像是一个战士要上战场,身边是需要有人擂鼓助威,做战前动员的,是需要有人给予更好的指导;教会我们如何在保全自己的同时,杀伤敌人的。但如果你身边总是有人泄气,总是有人和你内讧,四面楚歌,不停掣肘,那么你就没法一鼓作气,没法真正迎接未知的挑战。

  每个最成功的运动员,在比赛前都要不断回忆自己最成功的经验,因为这样的点赞就可以成功唤起自己最佳状态,去赢得胜利,而如果你不断放失败的录像,那么可以预见的结果就是悲剧。

  所以我们长大以后,终其一生,都在寻求“点赞师”,我们需要重新生活在一个“点赞的环境”里,这样才能重新建立起“原始的安全感”。

  但我们不知道怎么做才是真正高效的,更有营养的点赞,如果我们内心的“差评师”系统的力量太强大,就没法很好的使用我们的“点赞”能力。

  我们在内在小孩训练营第一期的时候,从我们出生开始回溯每个年龄阶段我们的内在小孩的状态,就是为了重新梳理一下,我们的内在伤害主要发生在什么时期。

  我们就会看到,那些害怕伤害的恐惧、羞耻和强烈的负面情绪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我们是如何被这样的心结所操控的,当我们退行到内在小孩的状态时,我们的行为是如何伤害我们成年后的关系的。

  原来,现在掌管我的亲密关系的,是这样小的一个受伤的孩子!他(她)根本没能力应对这么复杂的关系!

  有了这个觉察的时候,你才能让真正有能力的内在的自己替换那个“不称职”的内在小孩。

  此时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生存方式”:我们以为外面才有温暖,但其实,如果我们内心是冰冷的,我们就像是蛇一样,一旦温暖源失去,就会陷入冬眠。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