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有说法猜测滴滴此举是自导自演。在虎嗅网的《滴滴快的合并背后的惊人数据》一文中,作者认为由于担心掌握微信支付入口的腾讯在这次交易中获利更多,阿里方面原本对此次合并是顽强阻挠的。滴滴通过放出与易到用车合并的“内幕消息”,实则是变相对阿里施压。“至少从结果看,这个中国式权谋还是相当成功的。”该文如此写道。
当时柳青在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时表示,合并之后滴滴和快的的用户数据会并表,财务报表也会合并。双方将成立一个整合办公室,滴滴、快的都有主任,专门负责整合。未来双方的人力资源肯定会是一个团队,双方会有大概6个月的过渡期。
此次合并之后,双方的持股比例并未公开。网络上流传着两个版本:一是双方在合并后新公司的股权分配比例为55%和45%,滴滴比快的高出10%;二是,滴滴快的合并之后的合资公司中,二者的股权分配比例实际为52%对48%。
根据当时的消息,战略合并完成后,快的打车在保留其品牌和平立性的同时,将帮助加强和完善滴滴打车的业务。
TalkingData移动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年O2O移动应用行业白皮书》显示,截至2015年5月,滴滴快的合并公司旗下的滴滴打车安卓应用,覆盖率达10.26%,位列上榜所有移动应用榜首。而另外两款产品快的打车和一号专车(快的团队此前的专车业务),安卓应用覆盖率分别为2.59%和1.00%,尽管位列第二和第三名,但和滴滴打车差距悬殊。
这样看来,快的的“养料”正不断被滴滴吸收,而其保留的原有业务更像是自生自灭。在网上搜索不难发现,快的打车APP早已消失不见,最后的更新时间停留在了2015年11月。
两家曾经打得不可开交的专车软件更是同门不同命。2016年3月,多位用户向媒体抱怨一号专车叫车响应率低,账户中的钱又迟迟不能提现。
到了2017年1月,勉力运营的一号专车软件在网络上停止了更新。而滴滴专车则摇身一变,2018年6月更名为“礼橙专车”重新上线。
2015年4月,据《华尔街日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滴滴、快的即将完成合并后的首轮融资,原快的打车管理团队将借此套现退出管理层。该人士同时透露,快的打车管理团队出售股份的决定,是其在合并后公司的运营中退居次位的计划的一部分。
有业内人士据此推测,此前对外宣称的“联合CEO”制度,可能只是避免影响内部人才的稳定性。36氪在去年10月的一篇文章中,也提及滴滴快的的合并,称“滴滴快的合并,快的高层几乎全部清退出局”。
事实上,快的不过是在复制前人经验。2012年,优酷、土豆两家视频网站宣布合并,土豆同样换股退市。毕竟一山难容二虎,从历史实践来看,大部分企业的“联合CEO”制度终究会被首席CEO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