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有关变形计赵迪完整版详情介绍!

时间:2023-01-1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1951年,随着几次战役的展开,中朝军队在朝鲜还是按照以往的战术打仗,即使在砥平里失利后也没有吸取教训。这就为第五次战役的失利埋下了祸根。

  但是美军却在一次次战役中放弃了自己的骄纵心理,开始正视自己的对手,李奇微就从中发现了中朝部队的致命弱点,而且也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战战术。

  他找到了进攻志愿军的最佳时刻,志愿军进攻停止的第7天,正是志愿军弹尽粮绝,没有多少作战力的时刻,在这个点进攻,能够给予中国军队有生力量最大限度的杀伤……

  彭老总和志愿军的将领们都没有想到,美军已经抓住了自己的弱点,更何况下面的指战员,大家还以为这次战役可以像以前那样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歼灭远超以前的敌人,可是这次失利了。

  美军是世界头号强国,有着完善的工业基础,也有着悠久的现代战术,像是在缅甸大败日本的孙立人就是美国毕业的,美国更是有着西点军校和弗吉尼亚这两所世界军事名校,更是有着约翰.约瑟夫.潘兴到切斯特.威廉.尼米兹、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和乔治.巴顿,这样的世界名将,在欧洲战场,更是打败了欧洲军事强国德国,美国将领的军事能力可见一般。

  志愿军在准备,美军更是在观察着对手,学习对手,此时的志愿军将领们在现代战争的素养上面差人家很多,这不人家很快就找到了思路和对策。

  第五次战役开始的时候,志愿军按照以往的作战战术发动了多方面的进攻,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战果,在撤退的时候各个部队之间配合不协调,后撤的时候全线多处出现空隙,部队又忽视了对各个要点和公路的控制,结果给了“联合国军”可趁之机。

  当敌人开始反攻之后,中朝军队立马陷入了非常严重的混乱状态中,部队没有得到休整,又投入了战斗,战争陷入了被动,防线开始出现缺口,各部队都遭到了损失和受到了阻拦……

  志愿军司令部鉴于当前战局,制订了新的战略战术,其中令第六十军迅速转移至场岩里、国望峰、史仓里(均在机山里东北)地区, 坚决阻击北进之敌; 令第十五军、第十二军主力速向金化以南实乃里、多木里地区集结, 加修工事, 准备迎击敌人进攻;命令特别指出: 在此情况下, 只有克服一切困难, 给北犯之敌以打击, 才能取得休息, 否则, 松懈战斗意志, 将遭受严重损失。

  这个处置是非常正确的,可是晚了,60军180师由于兵团的电台车被炸和司令部失去了联系,最后接到命令部署的时候已经是3天后结果遭到了联合国军的包围。

  结果一场战役下来,180师除了先行撤离的师直属队、师后勤人员、第五三九团第三营等4000 余人和陆续突围而出的数百人外,主力全部覆没,其损失计有:负伤、阵亡和下落不明者7664 人, 其中:师级干部1 人;团级干部9 人;营级干部49 人;连级干部201 人;排级干部394 人;班以下6990 人,被俘5000余人。

  这是中国军队革命史上,极其罕见的师级建制单位主力的覆没。在整个后撤过程中,中朝军队失踪20000余人,80%是志愿军战士。在美方的宣传中,他们俘虏中朝军队17000多人,其中中国官兵占90%以上。这又占据整个抗美援朝战役中志愿军被俘总数的80%。

  志愿军在撤退过程中,遭到了巨大的损失,可是15军却是在负责阻击敌人的过程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15军前身是以以太行军区的前方指挥所和两个独立旅为基础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19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1949年2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隶属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即大名鼎鼎的陈赓兵团。

  秦基伟,生于1914年的湖北省红安县,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共产党,红军西路军西征期间担任西路军总部四局长,1937年任八路军129师独立支队司令员,1947年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

  第四兵团上上下下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跟着陈赓司令员打仗从没吃过亏,即使是后撤的时候,跟着潇洒幽默聪慧过人胆大包天还有一大堆国军黄埔学友的陈赓司令员也没有吃过亏。这些黄埔将领都称呼陈赓为“陈大哥”,还说“输给陈大哥没什么说的”。

  秦基伟在陈赓的手下得益匪浅,长进很大,对于大兵团的外线作战有着更加冷静客观的认识,即大军作战,组织撤退比组织进攻相对来说要困难得多,组织撤退的时候大部分都是没有主动权情况下进行的,如果搞得不好那就会乱套,几万人乱了套,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在一次次战役中秦基伟非常重视通信联络,重视电台、电话和电报机这些东西,在他看来这些东西在关键时刻能够把部队都收拢起来。

  结果这次撤退的时候,这些东西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将一个个团长都叫了出来,了解情况,安排任务。害怕后勤拖后腿,更是特意让参谋长张蕴钰亲自去组织行动。

  秦基伟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实践证明这一手是很厉害的,要不然,光下达个转移命令,后勤同志这也舍不得丢,那也舍不得扔,磨磨蹭蹭到最后,不仅东西保不住,人也很难脱身了。”

  15军当时就是在北撤的时候突然接到司令部的紧急命令,因为15军在第五次战役开始的时候是第一梯队,撤退的时候是在最后面,现在出了紧急情况,那么15军就成为了最前沿。

  15军接到的命令是在迅速在金化以南芝浦里地区角屹峰、鸣城山、朴达峰一线占领要点,组织防御,坚决阻敌以迟滞敌人行动,掩护我东线主力兵团调整部署。

  当时彭老总亲自给秦基伟打电话,让他克服一切困难也要坚持7天到10天。秦基伟则向彭老总坚决表示:“请司令员放心,我们采取一切手段,至少顶住10天!”

  保证是下了,可是如何打好这一仗却是非常困难的,仅凭自己这一个点坚持10天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再加上15军减员三分之一,还没有重新整编,粮草物资都不是很充足,仓促应战,困难非常大。

  军部开会,几个领导下定了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不怕任何牺牲,为了完成掩护任务,十五军准备打光最后的一兵一卒。

  秦基伟当面向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和一三四团团长段成秀交代,此次阻击,只许顶住,不许后退。两人深感责任重大,当即表示无论如何也要完成任务。

  崔建功原名崔日发,生于1915年的河北省魏县,1934年出外谋生,遇上东北109师招兵,加入国民党军队,1935年被俘后加入红一军,此后转战半个中国,踏遍了11个省。

  5月30日,敌人先头部队加拿大步兵25旅企图突破防线,遭到了志愿军的痛击,之后就是美25师和,美3师先后投入了进攻芝浦里的战斗中,飞机坦克轮番轰炸,但是都被志愿军打退,45师和134团部队打得最是残酷和壮烈,几乎所有的阵地都打成了白刃战,涌现了很多的战斗英雄……

  驻守在799.6高地的45师134团7连遭到了敌人2个营3面围困,但是7连战士们还是坚持战斗,连长郭新年的下巴颏被打掉一半,多次昏迷不醒,但是只要醒过来就坚持指挥战斗,多次向敌人投掷手榴弹,击毙敌人30多。

  后来7连伤亡过大,阵地被敌人占领,但是身负重伤的副指导员刘汉和卫生员两个人用手榴弹击退了敌人两次冲锋后壮烈牺牲。

  连长和指导员的英勇行为,振奋着战士们,19岁的苗族战士刘兴文会同受伤的战士赵金平,两人坚守阵地,分工协作,远处靠赵金平的机枪扫射,近处则靠刘兴文的手榴弹和爆破筒,坚持战斗7,8个小时,打退了敌人的11次进攻,歼敌100多人,守住了阵地。刘兴文荣立一等功,1951年回国后在西南汇报前线作战情况,在西南地区的苗族人民中起到了积极作用。1952年4月,刘兴文重返前线,后来在一次完成任务返回的时候遭到了敌人炮火的袭击,光荣牺牲。

  最令秦基伟记忆犹新的是一位叫做柴云振,在战斗中,柴云振发现敌人的一个较高山头上面的构筑的工事发射的火力对志愿军威胁非常大,当即带领3名战士趁着敌人立足未稳之际,突然冲入了阵地,击毙敌人的指挥官,战斗中3位战士都受伤了,柴云振孤身奋战打倒了3个敌人,然后和一个黑人士兵战斗在了一起,柴云振在全身负伤24处的情况下打败了敌人。

  1952年柴云振荣立特等功,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但是在庆功会上,却没有人来认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此时的柴云振已经回国了。

  在这次战斗中柴云振受伤昏迷,兄弟部队赶来支援,把他送到了战地医院,等他醒来的时候已经身在国内,被送到了包头的一所部队医院,等他在医院一年多养好伤的时候,已经成为了残废军人,带着1000斤大米票证作为“复员费”,悄悄回到了家乡,从此和部队失去了联系。

  这还不算完,柴云振回乡后,依旧是英雄人物,积极参加生产,当过生产队长、书记、乡长等职务,为群众做了非常多的好事。

  30年后改编为空降军的15军部队整理战史,分别派人到山东、山西等地调查他的消息,也在《四川日报》上面刊登了寻人启事。

  柴云振的儿子看到报纸,发现和自己的父亲经历差不多,就去联系部队。部队问他还有什么要求的时候,他却说:“我那一个班都牺牲了,只剩下我,我活在世上,应该代我的战友做点事,对组织没有任何要求。”

  从1951年5月29日到6月7日,15军在芝浦里狙击敌人是个昼夜,粉碎了敌人攻占铁原、金化,截断我志愿军东线主力兵团退路的企图,胜利完成了志愿军首长赋予的任务。

  15军和63军等部队的狙击战,对整个战局取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挡住了敌人的进攻,破坏了敌人的企图,使得志愿军免遭更大的损失……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