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Find X 立项后,产品团队每周还要向几位 OPPO 副总裁汇报一到两次的项目进度,由于新技术点太多,要十几页介绍才能描述清楚。
当然,高管们内心也都清楚,Find X 做起来确实不容易,但大家都相信,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它们就是 OPPO 自己的技术壁垒。壁垒越高,别人仿造的难度也就越大。
技术上的领先优势最终会在产品中体现出来,Find X 本身就可以体现这点。正如李勇所言,「Find X 从一开始就选了个最难的方案,这就是现在最好的东西。」
年轻和时尚应该是过去几年里很多人对 OPPO 印象最深的标签,这种品牌气质也让 OPPO 捕获了十分可观的年轻用户群。
不过 Find 系列的情况却有些不一样。OPPO 内部人士跟我透露,从已购机的用户群来看,Find 系列的男性用户比例占到了 6 成以上。
李勇还向我透露了一个信息,如今不少在 OPPO 公司里工作了四五年的年轻人,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对之前 Find 5 或 Find 7 的认可才加入进来的。他们经常跑来问李勇,想知道 Find X 到底长什么样子,这也是他过去几个月里最常被问到的问题。
「我知道 Find 7 出完之后,很多人一直在等下一代,这一等就是 4 年。其实不是我们不出,Find 这个系列的项目一直都还在。」
按照李勇的说法,Find 7 之后,这个项目前后经历了三个项目经理,但内部对这个过程当中的很多方案都不满意,加上整个行业的趋势也在变化,OPPO 只能不断等待更好的方案出现。
「比如说柔性屏这个东西,我们的预研从 2016 年就开始了,包括跌落、性能、功耗这些都拿去做了研究,一直做到了 2017 年下半年,直到我们遇见了 Find X。」
由于使用了太多的新技术,在 Find X 图纸出来后,OPPO 启动了有史以来最高的保密级别措施。普通员工就不说了,近一半的 OPPO 副总裁也不知道 Find X 具体长什么样子,真正能看到设计图全貌的只有项目组的几十个人员。
「以前我们做 R 系列,立项后三四个月,公司里稍微核心一点的人都知道它是什么样子,毕竟有很多技术和结构专家需要看设计图,还要去线下市场进行调研;但 Find X 比较特别,当时我们是觉得这个创意点一定要保密,更不能那么早让行业里的人知道我们要做什么。」
当然,竞争对手显然对 OPPO 正在做的事也很敏感。据说在 Find X 发布会召开的前两周还有同行来询问 OPPO 的研发人员,「你们真的做出来了吗?」
「是,你们觉得有什么问题吗?」,得到这个答复后,友商的工程师起初是不相信,因为他认为厚度问题是解决不了的,OPPO 做的根本就不算是手机,或者只是个不拿来卖的概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