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在1500平方米大厅中感受沉浸式戏剧“梁祝”上海(5)

时间:2019-08-1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未来的医疗体系是什么样的?零氪已经有了自己的蓝图:临床数据服务到科研数据平台到数据中心的循环交接,满足数据处理和随访服务;药品安全数据管理和智能监测服务体系的标准化ADR数据管理模型设计、综合分析模型设计、ADR信号检测技术、药物ADR临床诊疗数据筛查判定规则设计、基于EMR数据的药物ADR事件智能识别技术为整个医疗体系构建了一个更加安全完整的医疗药体系。

  帮助盲人看清世界,帮助卒中后患者恢复行动能力,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硬科技”也可以有温度。

  在上海这座城市,科学与艺术不再是一道选择题。在这片热土,科学与艺术是彼此最好的缪斯。

  知否?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对绘画情有独钟,他不仅每年都有一福新画作送给亲朋好友作为新年贺卡,而且常常邀请中国画大师为学术会议绘制海报主题画,用行云流水的国画来演绎高深莫测的现代科学。

  你又是否听说过——AI音乐家?机器人根据程序准确挥臂激情指挥,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人工智能已经真正当起了音乐人,编曲甚至谱曲都不在话下,仿佛遥遥地向三百多年前巴赫平均律的数学之美致敬。在张江科学城,大名鼎鼎的上海光源“鹦鹉螺”,在你眼中是科学神器还是艺术杰作?在上海打造世界级科创中心的奋斗之路上,还有多少科学与艺术兼修的达人高手?

  8月23日,上海国际科普产品博览会现场,科学与艺术讲坛暨新民科学咖啡馆特邀科学与艺术的大咖——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沈文庆与交响音乐作曲家、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者陈钢担任主讲嘉宾,艺术人文主持人阎华担任嘉宾主持,探讨科学与艺术的“二重奏”如何奏出未来“最强音”。

  探讨精神与物质能量的相互转换,时间空间、声与光的多重跨界,是音乐家朱哲琴开展声音艺术创作以来的重要创作主题。其作品构建了充满能量的声音场域,也跨越建筑、声音、视觉等艺术的维度。QS艺术设计学科亚洲排名第一的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如何通过设计驱动的创新,实现艺术、科技、社会创新的结合。8月25日,跨界声音艺术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亲善大使、“看见造物”创始人、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客席教授、“sound lab 声音实验室”联合创始人朱哲琴,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长娄永琪教授将和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记者、主持人骆新老师一起以《设计——链接科学与艺术的桥梁》为题展开讨论。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