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梁祝》首演60周年,本届科博会中也带来了沉浸式《梁祝》,将从听、视、触等五感全方位立体式演绎,将故事凄美的精神内涵完美具现。光影交织、美轮美奂,让我们看到了科技与艺术结合所散发出的绝美之光。
无论你是从它面前走过,还是对着它“群魔乱舞”,体感捕捉系统都能迅速get你的行动轨迹,随你一起行动。粒子式的动态图形,科技感爆棚。这是虹口展区的赛梦微缩世界的一项黑科技——“互动体感粒子”。进入赛梦微缩世界,在猎奇魔幻小镇,可以欣赏到独具风情的欧洲小镇,亲眼见证“庞贝末日”,寻找迪士尼城堡的原型“新天鹅堡”;在百年上海滩,“外滩第一楼之争”“太平轮沉船事件”和中国通商银行火灾等事件在这里被高度还原。小巧精致栩栩如生的模型在工匠的手下围成了一个新的世界,在新技术的赋能下,通过无数小机关活动起来,带你回到旧时光里的老上海。
感受科技魅力一定得去科普场馆吗?在家门口体验科普是怎样一种体验?本届科博会“社区书院”展区邀请十余家相关单位,在展会现场搭建“样板间”、营造“示范点”,举行供需见面会、推介会、洽谈会等,让到场观众直接参与体验、互动、感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抢先体验市科协精心打造的“15分钟科普生活圈”。
社区书院是上海市科协为推动科学普及、增强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充分挖掘和提升基层各类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开拓的科学素质合作新空间。将为民服务与政治引领相统一,依托基层文化活动中心、社区(片区)服务中心、党建服务中心、图书馆等现有社会服务场所,以“青少年科学社”、“社区书院”、“科学咖啡馆”等多种模式,营造市民家门口的精神家园。
如今,科技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求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但如何引入科技创新教育课程?“造个机器人”——新松机器人旗下针对青少年所开设的机器人创客实验室将给出答案。基于孩子们兴趣,以项目的方式,使用相关工具,从基础的电子电路和机械结构开始,加入软件编程,完成具有实际用途的项目作品。而在搭建过程中,孩子们更容易掌握数学、物理、科学以及自然等课本理论知识。作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该实验室将在科博会现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手工制作、机器人挑战、机器人竞赛等展示和体验内容。
距离上海实施垃圾分类已经一个多月了,但环保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你知道吗?1吨废纸可制造出850公斤好纸,节省木材4立方米,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1吨废塑料可回炼300公斤无铅汽油和柴油;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750公斤;1吨废玻璃能造出2万个500克容量的玻璃瓶。复旦上科通过分享垃圾分类科普小知识和开展互动游戏,让市民深刻了解到垃圾分类这项措施的前因后果,轻松掌握这项技能。当垃圾分类真正从大城市的“时尚”,变成多数人的习惯,变成“国民日常”,它所带来的改变和好处,才真正开始和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