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认为,“如果一个方程看上去不美的话,那理论一定有问题”,“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需要同样的思维。”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科学和艺术总在山顶重逢。古希腊艺术家根据数的规律,赋予艺术品比例上美的和谐。
时至今日,科学与艺术的融通,是一种时代的要求,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求。它已不单在较高层次上广泛进行,而且逐渐在成为一个“公众话题”,体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提高科学之美的传播效果,提升公众的科学人文素养。
8月23-26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科技馆、静安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上海科博会将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本届上海科博会以“科技让生活更美好,艺术让生活更精彩”为主题,将科技与艺术融合,贴近生活,科普入家。较以往展会,本届科博会增加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新元素,从内容、载体、形式和特点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市民科普活动的新路。
本届科博会根据两个“3+X”的布展思路,在展示内容安排上以“社区书院”“科创上海”和“青少年科普教育”三大展区为主,配合时下最热的5G、垃圾分类、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展品,围绕上海三大产业发展和社会生活热点,展现了一系列创新创造科技成果,凸显科技让生活更精彩的展会主题。在论坛活动设置上以“艺术与科学的对话论坛”“未成年人科学教育发展论坛”和“科学与艺术主题分享会”三大论坛领衔,配合“王牌科普诠释者比赛”“炫动全能脑力王”以及“美丽城市科普行”等一系列竞赛活动,围绕艺术让生活更精彩的主题,邀请多位院士、知名艺术家和媒体人共同参与,通过艺术展现科技魅力、通过科技诠释艺术之美。
传统文化和历史如何传承和发扬光大,是新时代的重要命题。科技给出了一个答案。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掀起的文化热潮,丰富了优质文化供给,正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文化价值的助推器。
《梁祝》是一段家喻户晓的中国传统爱情故事,很多人都看过改编的戏剧。但发光的蝴蝶在你身边起舞,绚丽的灯光仿佛让你身临其境,这样的沉浸式戏剧《梁祝》你体验过吗?科技和传统文化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上海科博会设立近5000平方米的沉浸式艺术展区将会给出答案。
沉浸式艺术是摆脱了固定座位、固定视角,让人可以置身虚拟环境中,营造出声、光、电、艺术完美结合的新型艺术表现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三维实境技术、多通道交互技术或机械数控装置等新科技在舞台上的应用,沉浸式艺术展打破了旧式舞台与观众的关系以及对观众观演的限制,创造了新型观众主导的零距离观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