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媒体:8人放弃清北涉虚假宣传 背后是清北情结

时间:2019-08-2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这几天,清华北大的新生已经开始报到了。就在这个当口儿,来自安徽亳州的一条消息震惊网友:当地媒体称,亳州第一中学有8名考生分数超过了清华北大录取线,但都放弃报考清华北大。

  但这条消息很快遭到质疑。清华大学招生办表示,这8人当中的张金宇同学,并未获得清华大学相关专业的录取承诺;被报道获得加分的袁梓淇,也并未出现在清华大学公示的加分考生名单里。而除张同学外,其余七名同学均未达到录取分数线。

  而据北大方面的最新回应称,北大本部在安徽的一本录取分数线分,按此分数线,亳州一中八人没有一人能够达线。

  通过清华、北大的回应,我们大致可以得出结论,亳州一中宣传的八人放弃清华北大的言论,只是言过其实的宣传。

  就目前看,“8人放弃清北”大概率是校方的自我宣传动作,这些学生“放弃”清北,不是可选而不选,而是没得选。

  明明是分数不够上清北,偏要说出“我不稀罕”,这样的“贴金”做法,显然跟学校说的“不能绑架学生填志愿”中呈现的“不唯清华北大是尊”倾向相悖,也恰恰反映出“清北情结”依旧在作祟——嘴上说不要,心理却很酸。

  这让很多人为之失望:此事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就是源于多名学生集体为了专业爱好而放弃清北的做法,契合了公众对破除“清北为尊”的期许。可从事实看,这样的判断恐怕站不住脚。

  到头来,涉事学校拿破除“清北情结”来自我营销的做法被打脸,只能是让公众被撩起的期待又回到现实。

  每年高考后,都有这样一种现象:某某学校发出喜报,用按耐不住的措辞和显眼的感叹号,通报本校有多少学生考入了清华北大。

  可以说,高考战场上有两种“清北情结”,一种来自考生,一种来自地方中学。在这种情结中,名校也可以分为两种:清华北大,其他名校。

  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上清华北大,不仅成了一些考生的心结,也成了一些中学造政绩的重要指标。前些年,我们就见过不少高分复读的考生,只为圆一个所谓的“清北梦”。

  而一些学校做得就更加赤裸了:通过重金“收购”高分复读生,来完成学校的“清北数据”。早在2008年,媒体就曾报道,湖北当地有学校明码标价,过重点线元以上奖学金;若考上清华、北大,学校再奖励5万元。

  如此“清北情结”,不仅浪费的是考生个人的时间和精力,还有教育资源,以及对应届考生的不公平。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