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3月30日晚间,俄罗斯国防部新闻处证实,俄军防空系统首次在特别军事行动区上空击落了一枚乌军发射的“雷霆-2”(Grom-2)新型短程地对地弹道导弹。这是俄军在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军第一次击落这种导弹,也是乌军首次把本国能够研制的最具威力的导弹武器,投入战场使用。
关注俄乌战争进程的军迷们对于俄乌双方的远程打击武器都很了解,开战之前乌克兰方面只有苏联遗存的SS-23/OTP一23“圣甲虫/蜘蛛”这一型近程弹道导弹,虽然说性能仅处于1980年代末的技术水平,最大射程也只有150公里,但它也给俄方造成不小的麻烦,多次攻击被俄军攻占的城镇和港口,而随着战争的继续SS-23导弹已经打没了,见乌克兰方面缺乏远程武器,美国开始援助“海马斯”远程火箭炮,但只是各种类型的火箭弹,并没有提供“陆军战术导弹系统”,这是害怕战争不受控制。
不提供射程更远的导弹,并不意味着美国不对乌克兰自行研制的装备进行技术支持,“雷霆-2”在战争爆发前的较长时间就开始研制了,美国提供导弹的制导技术,如:激光环形陀螺、能接收军用精度是GDP定位器。
说到“雷霆-2”导弹,就是着名的乌克兰“南方设计局”研制的一种短程地对地战术弹道导弹,其采用双锥体弹体,整体构型和俄罗斯的9K720“伊斯坎德尔-M”导弹类似。
“雷霆-2”比“伊斯坎德尔”有所进步,有外包装,后者则是裸弹发射,有包装箱可以为导弹提供更好的诸如:温度/湿度、减震…受外界影响的较小的发射环境,检修也更加的方便,发射之后将发射箱卸下再吊装上一枚,准备和发射时间要比“伊斯坎德尔”快一些。
“雷霆-2”最初用于出口,也就是挤占“伊斯坎德尔”的市场份额,它刚刚推出时沙特确实动心了,后来俄乌矛盾加深和乌克兰制造厂的人整天上街示威游行,完善进度非常慢,最后沙特放弃…既然是出口型射程就被限制在了280公里,如果自用型射程加大到500公里,乌军将可以袭击莫斯科州了,而莫斯科距离俄乌边境也不过600公里而已,确实非常危险,要不然为啥1月19号俄罗斯将一辆“铠甲–S1”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吊上到了国防部大楼…。
目前俄罗斯没说是哪一型防空导弹击落了“雷霆-2”但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配图是S400,这真的就是“用己之盾克己之矛”。
从技术角度来说,“雷霆-2”也好“伊斯坎德尔”也罢,在2000年代初是先进武器,但随着大型相控阵雷达技术和拦截弹的技术进步,对这一类型的近程弹道导弹的拦截变得相对容易了,因为它们是单级火箭不能进行弹头分离(技术上能做到,但制造成本增加了),在飞行时弹道固定或者是很有限的“机动变轨”,地面防空部队通过高速火控计算机在很短时间内就会测算出弹头的弹着点、解析出拦截参数,而且2020年代的反导拦截弹的高速飞行机动性要比弹道导弹高,这样就大幅度提高拦截成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