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PMF:为何硅谷大神把它念奉为创业公司“唯一重

时间:2019-08-0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听说过“精益创业”(Lean Startup)的人都知道最小化可行性产品(MVP, Minimal Viable Product)的理念——即通过一个最小化、却可以满足核心需求的产品来测试市场的反应。MVP背后的核心原则就是减少时间成本。

  但在互联网行业,很多创业者把精益创业等同于自行开发MVP,然后快速试错。

  事实是,产品仅仅是将一个创意变成结构化、自动化服务的工具。在你将创意变成自动化服务之前,你应该做的是首先通过人工的方式来确定你的创意是否可行,即寻找Product-Market Fit:产品-市场匹配,同样也是精益创业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换句话说,在你决定在开发一个自动贩售机在地铁里卖饮料前,请先站在地铁里卖一个星期的饮料看看是否有人买单。这个道理听上去简单,但太多的创业者将这两步颠倒了过来。

  “初创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两部分:找到产品-市场匹配之前,和找到产品-市场匹配之后”——马克·安德森(阅项目无数的著名连续创业家、风险投资家、硅谷大神)

  产品-市场匹配(Product-market fit,PMF)虽然是精益创业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但也是最不明确的一个概念。2007年,马克?安德森在他的博客里创造了这个概念,并定义为:“在一个好的市场里, 能够用一个产品去满足这个市场”。

  简而言之,就是市面上有千万种产品,也有千万种市场需求,而这两者重合的地方,就是那些满足了市场需求的产品。

  第一种PMF,是用更好的产品体验来满足一个已有的市场。这种情况下,这个市场已经被明确定义并且存在,但是目前满足这个市场的产品的体验仍不够好,并且用户(无论他们是否觉察)在寻找额外功能或者更加便利的使用方式来解决他们存在且已知的问题。

  符合第一种PMF的典型例子是Slack。在用户体验较高一筹的Slack问世前,老早就已经有很多产品企图霸占企业内部沟通协作市场——Skype、HipChat、Yammer、IRC——虽然这些产品的体验不差,但他们都没好到让人眼前一亮,或者带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般的改变。

  第二种PMF,是用一个产品来满足一个已有但部分需求未被满足的市场。初创公司在这个市场中抓住了一个细分市场,直接推出产品满足了这个细分市场用户的需求。

  Uber便是符合第二种PMF的典型代表。最初Uber的业务只是利用很多公司所雇佣的司机劳动力与用户市场匹配。这些司机平时只是把高管拉到机场或者在不同的城市中穿梭,在晚上和周末的空余时间比较多。于是Uber把这些司机与另外已有但未被满足的市场匹配起来:那些想搭完的士用信用卡付款的人。之后Uber又把这类用户市场与有车又想赚外快的普通人匹配起来,用聪明的解决方案把整个付费出行市场的盘子越做越大。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