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最强“5018”? 尼康Z 50mm f18S评测(3)

时间:2019-08-0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提到点光源还原,就不得不提到“彗差”,光轴外的某一物点向镜头发出一束平行光线,经光学系统后,在像平面上会形成不对称的弥散光斑,这种弥散光斑的形状呈彗星形,即由中心到边缘拖着一个由粗到细的尾巴,其首端明亮、清晰,尾端宽大、暗淡、模糊。这种轴外光束引起的像差称为彗差。

  从实拍来看,Z 50mm f/1.8 S全开光圈就有一点星芒和“光罩”,而边缘点光源有一定变形,呈现双三角形态,还没到“小鸟”的程度。整体来看,这款镜头的彗差修正不如Z 35mm f/1.8 S。

  星芒效果,属于光线绕射的特殊现象,一般导因于镜头光圈缩的太小。星芒的形状对称与否,完全取决于镜头的光圈叶片形状,而芒数的多寡则取决于叶片的片数。奇数片的镜头出来的光芒数是叶片数的两倍,也就是说光芒会向两个方向延伸,比如叶片数为9,光芒数就为18。而偶数光圈片的镜头出来的光芒数和叶片数相等,有一个方向延伸的光芒和相对的重合了。我们下面用这款50mm镜头F11的小光圈,拍摄远处路灯:

  从实拍来看,Z 50mm f/1.8 S可以拍出光芒效果,每条光线都由粗变细非常锐利,形态上比较漂亮。由于镜头均采用9叶片圆形光圈,可拍出18条光芒。

  通过前文各项测试, 我们可以看到Z 50mm f/1.8 S无论是定位还是素质绝非普通50mm f/1.8可比,要吹毛求疵,也只是在色散控制和抗眩光还没达到顶级水准。如果作为一款挂机定焦镜头,这款镜头无论是成像素质还是体积重量,都是Z系列微单相机的绝佳搭配。

  Z 50mm f/1.8 S的定位与索尼Sonnar T* FE 55mm F1.8 ZA类似,都属于“高价”50mm f/1.8,对于这类镜头最大的问题是用户接受度。长久以来50mm f/1.8一直是廉价标头的代名词,各家都有如“人类光学精华”、“小痰盂”入门产品,虽然尼康、索尼、腾龙都推出了高素质的f/1.8定焦,但在5000+RMB定价面前有多少用户会买账,这确实是厂商面临的现实问题。对于尼康Z系统用户,想买一支标头入门,目前仅有这款Z 50mm f/1.8 S可选,未来可能会推出更加昂贵的58mm f/0.95、50mm f/1.2,是否有比S系列更便宜50mm f/1.8,目前还不确定(索尼已推出FE50/1.8缓解该问题)。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