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尼康为了配合全幅微单Z7、Z6推出了三款S系列尼克尔镜头,分别是标准变焦Z 24-70mm f/4 S、广角定焦Z 35mm f/1.8 S和标准定焦Z 50mm f/1.8 S。此前我们已经对前两款镜头进行了测试,这次主角换成了Z 50mm f/1.8 S。
从规格上看,正如尼康所说的“光学性能新基准”,Z 50mm f/1.8 S用料上非常豪华,多达12片镜片,明显多于另外两款镜头。Z 50mm f/1.8 S应用2枚非球面镜片,修正各类像差,与高像素数码相机兼容的分辨能力,再现微小纹理,同时有效减少彗差,具有良好的点图像还原性能,此外,2枚低色散(ED)镜片也可减少轴向色差。与Z 35mm f/1.8 S情况类似,豪华配置也让镜头体积涨了不少,体积和重量均要高于FE 55mm F1.8 ZA,相似规格中仅次于SP 45mm F/1.8 Di VC USD。
由于索尼FE 55mm F1.8 ZA采用10线线线线线/mm,我们很难直观进行比较,FE 55mm F1.8 ZA的30线线线/mm之间,那么中心两者基本相当,而边缘走势明显Z 50mm f/1.8 S“更平”,理论上Z 50mm f/1.8 S边缘更加出色。
Z50mm f/1.8 S的外观犹如Z 35mm f/1.8 S的“双胞胎”,没有显眼的金色铭牌,通体黑色显得很是低调,其设计风格与适马ART、索尼E等镜头相近。对焦环采用金属条棱,在对焦环两侧的部分采用与单反机身类似皱褶涂层,再到镜头后端又采用细磨砂面,这使得后端部分要比前中段更加“光亮”。体积上Z50mm f/1.8 S要比Z 35mm f/1.8 S略粗一点(3mm),重量当然也更重一点(45g)
整个镜头手感、做工与“f/1.8G”定焦相近,外壳除了对焦环部分多为塑料材质,整体质感还可以,对焦环阻尼比较顺滑。由于对焦环采用金属材质,相比橡胶材质,虽然在质感上更好,但存在磕碰掉漆(露白)、冬天手感偏凉的问题。
镜头卡口部分,Z卡口采用全电子设计,11个触点实现镜头和相机高速的信息传输。那么Z卡口自然与E镜头一样没有光圈连动杆。这种电磁光圈镜头镜筒内配备带驱动装置的光圈叶片元件,通过来自机身的电子信号控制光圈,这样设计在连拍期间也能有效控制光圈,有助于实现稳定的光圈控制。
下面我们看一下Z 50mm f/1.8 S的实拍效果:编辑测试使用尼康Z6作为机身。拍摄使用RAW、AWB设置、ISO 100。
为了测试这款镜头的解析力,我们采用中近距(2米内)拍摄地图的方法,该拍摄距离常被一般用户用于拍摄环境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