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圆明园“同乐园”后年焕新国博修复师妙手修复样式雷

时间:2023-05-1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烫样呈览给皇帝时,就像这样,一层一层揭开‘戏楼’的屋顶,让他观看建筑内部空间构造。皇帝认可了,方案就定下来了。”16日,国家博物馆文保院藏品检测与分析研究所工作人员杨琴小心翼翼地展示着最新修缮成果,“

  国博介绍,这件烫样为此建筑群留存至今最为清晰明确的史料信息,直观记录了建筑形制规模,精确标注建筑群具体方位,保存有大量详细建筑物尺寸规格等,具有重要的历史、工艺、建筑、文化和艺术价值。此次修复不仅有助于文物延年益寿,还可以满足展览、工艺复原与建筑群布局结构研究等,为有效复原圆明园同乐园焚毁前结构布局及建筑形式等提供重要历史资料。

  同乐园建筑群自清雍正时期开始使用,至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文保院器物修复研究所工作人员王熙林介绍,这里承担着清政府大量礼节、外交、宗室等相关活动,是圆明园中集政治、外交、娱乐于一体的功能性建筑群。同治曾打算重修圆明园,因此制作了这组烫样。但当时民贫国弱难以成事。

  文物修复台上,正在修复的是位于建筑群中央的“戏楼”。三层屋顶和楼层拆开摆放。其中,二层楼身上捆着线绳。“年代久远,烫样的墙体出现变形,有些地方断裂了,我们需要矫正回来。”王熙林举例,用绳子捆、上夹板,垫压卡,熏水蒸气,能用上的手法都得用上。

  物理正骨过程中,修复师每日关注墙体的康复情况,精心调整矫正力度和方向。一般情况下,一堵烫样中普通的墙,用夹板夹直需要一周时间。王熙林说:“如果墙比较厚,有时要调整一个月。这是细功夫,不能急。这次修缮好,起码能保证未来十几年不发生变形。”

  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已经铺开。杨琴拿着一张“戏楼”屋顶的照片揭秘:“屋顶的制作工序复杂,一般认为瓦垅是用‘沥粉’、‘线香’制作。科技助力,我们看到这件烫样的屋顶瓦垅其实是纸卷制成的。”

  在X射线的照射下,屋顶内的封闭空间揭面纱。“不是空的,有支撑结构,是纸板。”杨琴说,“有些支撑结构看上去很亮,证明有装饰图案,是彩绘‘施工’痕迹。为了搞清为什么要在看不到的地方耗费这么大功夫,我们查阅史料等发现,这件烫样制作周期只有7天。推测可能有些看不到的地方,匠人使用了‘废料’。在一些烫样屋顶后续也发现了修改痕迹,可能是匠人为了赶时间,直接改造了一部分半成品。”

  另一张紫外线拍摄的烫样局部照片中,肉眼看不清的植被纹饰、文字改写信息等清晰可辨,当年匠人留下的几枚指纹也显露出来。杨琴说,“多种无机和有机材料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中会显示不同的发光特征,帮助我们提取到更多有温度的历史信息。”而这些都只能算科学研究流程的一个小环节,对烫样全面的科学分析需要综合利用可见光摄影、多光谱摄影、X射线探伤、大幅面X射线荧光成像、纸张纤维显微鉴定、气相色谱质谱等多种分析检测手段,开展烫样的保存现状调查、制作材料、工艺研究等,为制订合理的保护修复方案、复原烫样制作工艺提供科学支撑。

  在修复室楼上,走廊两侧分布着各种实验室。其中一间揭秘了烫样中颜料的成分:巴黎绿、群青、朱砂、靛蓝等。

  “外行也能听出区别,巴黎绿确实不是中国传统的矿物颜料。”文保院副院长成小林说,采用拉曼光谱并结合其他分析手段对样式雷上的颜料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后发现,既有传统的矿物石色颜料和植物水色颜料,如红色的朱砂,浅蓝色的花青;也有合成的颜料,如深蓝如墨的颜色是普鲁士蓝和炭黑的混合物,绿色颜料为巴黎绿。还有一种蓝色经检测发现为合成群青,合成群青对应的矿物名为青金石,但本次使用的是人工合成的。

  “通过科学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样式雷所使用的颜料与其制作时代——同治年间吻合。”成小林说,1850年以后,除了中国传统的矿物和植物颜料外,西方人工合成的颜料由于其成本低廉,色彩艳丽且附着力好等因素,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广泛应用于古建彩画、绘画等行业中,传统颜料与现代合成颜料同时使用,成为该时代绘画作品颜料使用的一大特点。

  目前,国博已经制订了详细的烫样科学检测和修复工作计划,后续的研究工作将逐步开展。预计今年,烫样完成基本修复,后年完成工艺复原。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