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短缺药需要挂网,这仍在政府主导范围内,所以企业涨价也只能在合理范围之内,如果涨幅太多,就需要特别说明原因,主管部门要进行调查了解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指出了对不合理涨价的一个监督机制。因为很多短缺药很多年挂网价格并未调整(或小幅调整),企业根据成本等原因,一些低价药涨幅在一两倍之内,算是合理的,但几十倍的涨幅就需要查看原因。”史立臣说。
实际上,为解决药品短缺问题,我国已经出台了多个相关政策,如,2017年6月,原国家卫计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采取国家和省两级建立9部门会商联动工作机制、国家和省两级建立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建设全国短缺药品多源信息采集和供应业务协同应用平台等。
2018年2月,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的通知》。药联体新模式得以诞生。2019年1月,工信部正式公布第一批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单位名单,分别由三个不同企业牵头的“药联体”负责。
近日,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省医疗保障局日前决定在医疗机构短缺药品监测网络基础上,将药品生产、配送企业纳入监测预警体系,建立药企短缺药品监测预警报告制度。目前,已选取4家配送企业作为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哨点。
8月12日,陕西省药械集中采购网发布《关于调整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挂网价格的公示》。根据公示内容, 国药一心制药生产的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一种抗癌药物)挂网价格调整为15元(0.1g/支)、32元(0.3g/支),以解决陕西短缺药品供应保障问题,确保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的保障供应。
从价格调整的幅度来看,2018年年底,国药一心制药的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规格:0.3g/支)在陕西的挂网价格为14.5元,此次调整后,涨价幅度达到120%。
不过,在史立臣看来,放开原料药的生产对于解决短缺药问题更为有效。“一方面是原料药的抱团涨价,一方面是国家药品招标的集体降价,企业生产不能覆盖成本,药物尤其是廉价药就消失。”
“让企业有自主合理定价权,在核算后覆盖成本进行定价,这对我们来说能够缓解一定的压力。但现在很多情况下,因为原料药垄断问题,有的原料药上涨几十甚至上百倍,我们药品价格却不能随原料药上涨价格涨价,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位山西药企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希望生产企业能够自主生产原料药。
不过,目前生产企业生产原料药受限。目前中国对于药品(包括制剂和原料药)的生产实行两套要求,一是批准文号,二是GMP认证,缺一不可。“由于原料药生产厂家必须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能生产,而批准生产的厂家数量少,一旦生产厂家主动或被动地形成垄断,控制市场上原料药供给,人为抬高原料药价格,使得下游生产企业成本大幅攀升。”浙江一位药企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