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曾经叱咤风云的北京“老炮儿”如今的下场却是

时间:2019-08-1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茬架、递葛、板儿砖、嗅蜜…共同组成了那个特殊年代的那群人,如今他们都成了“老炮儿”…

  现在很多北京人都自称“老炮儿”,可谁成想这名字其实是个贬义词,往好了讲就是泛指那些“年轻时候混过社会,到老了还想按照“老规矩”“老经验”趟事儿,但时代变迁,物是人非,不知该如何自处,有点无力和无奈的老北京人。”往坏了说就是“经历过生死的大流氓”。当然您说他代表“北京人特有的精气神儿”也没人说您不对。

  他们有的年轻时候进过“炮儿局”;有的带头跟几百号人茬过架;有的身上留下了不少刀疤…

  我们不去评价好坏,毕竟他们只属于那个年代,今天的年轻人更无法体会他们曾经“战斗”的气息。

  早年间南城人的来头儿比较复杂,很多都是打河北、山西流入的汉民,会做点儿小买卖、有点儿手艺,要么就是“卖苦力”的,他们落地生根也就形成了南城的“市侩文化”,感觉南城文化里的圆滑和世故多一些,很多人管这叫“京油子”。

  北城人大多是明清官宦的遗老遗少,有些虽然家族破败了,但他们“指点江山、品评时政”的习惯早已约定俗成,很多人管这些人叫“侃爷”。这也就形成了南北城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后来时局的变革。

  1965年国庆节期间,北京发生了“杨国庆事件”。杨国庆是一个市井混混儿,他制造了一起恶性外交事件。于是引发北京政府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清除社会渣子的运动。大批无业青年被强行解往西北参加劳动。

  可很快,“特殊时期”开始了,这些人又回流北京,成为北京小混混儿大爆发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说起那个年代的混混儿,就不得不提溜出这两个名字:王小点和小混蛋,他们可以说是两派人的代表人物。

  据说王小点后台很硬。在那个“唯血统论、唯出身论”的年代,响亮的头衔足以让他称王称霸。

  著名的“红八月”,让一颗颗“战斗的心”就在这帮年轻气盛的身上生根发芽!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