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国潮+服饰“穿”出来的新商机

时间:2019-10-1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130家上市公司、37%网购渗透率、超过2.3万亿市场规模,传统而古老的服装行业,仍然存在着许多前景广阔的机会赛道。2019年国潮风盛行,服饰行业又将呈现哪些新的特点和机会?

  深入分析服饰行业前,先看两组有趣的信息。第一,服饰它很“老”,却被称为“永远的朝阳行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第二,它很“互联网”,毕马威研究显示,2016年以21%交易贡献成为互联网零售的第一大品类,网购渗透率高达37%,远超整体零售行业平均值。

  青桐资本总结发现,“朝阳行业”、互联网零售第一大品类,服饰行业依然有巨大的产业进化力和市场前景。本文将主要从品牌服饰角度研究其机会赛道。

  服装万亿市场规模,呈现增长回暖。2012年中国服饰行业遭遇“库存”危机,进入去库存周期,2017年呈复苏趋势。青桐资本研究发现,2019年1-6月限额以上企业服装类商品,其零售额实现4750亿元,同比增长2.7%。来自欧睿国际的数据,中国服装市场规模早在2017年已达2.3万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达6.1%。

  服装行业市场化发展已逾30年,经历了批发阶段、初级零售阶段、成熟零售阶段等。其间有2个重要时间点:2010年电商崛起,影响整个服装业态发展;2012年-2017年去库存,行业进入调整期。那么,贯穿其市场化进程,服装行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如何?

  服装行业已跑出众多上市公司。青桐资本整理wind数据,截止2019年9月服装类上市公司,A股有48家,港股82家,在资本市场已相对成熟。

  纵观历年服装行业上市公司,2017年可谓扎堆上市的大年,27家服饰公司成功上海、深圳、香港三大证券交易所,创下单年新增纺织服装上市公司数量新高。

  来看一级市场投融资情况,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截止8月共7起服装类项目融资。青桐资本研究发现,从轮次来看,6个项目都发生在B轮后,资本往中后期项目集中。

  从数量来看,从2017年到2019年8月累计57个项目获得融资,其中2017年有34个,2018年16个,2019年7个。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和福建等地。

  青桐资本研究发现,融资数量减少,资本更为青睐中后期项目。分析其原因,资本市场对服装行业更为理性。早期服装品牌有很大不确定性,面临三大问题:渠道压力、爆款压力、库存和资金压力。

  初创品牌可以凭借设计师背景打出一两件爆款,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规模的营收,但服装行业更新迭代快、消费者变化快,新兴品牌创造持续推出爆款的能力有很大不确定性。

  而已跑出一定规模的服装品牌,产品矩阵更成熟、梯队更完善,加之各类分销渠道的优势,相比而言,更容易获得资本加持。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