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功勋】叶培健:为国担责 义不容辞(2)

时间:2019-10-0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勇于为国承担责任,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这是叶培建一辈子的坚守。出生于1945年的他,耳濡目染的是作为军人的父亲的教诲,为了让祖国不再被别国欺凌,从小就下定决心要为国家尽己所能。叶培建告诉记者:“我高考志愿前面两个都是航空院校,被浙大提前录取走了就没学到。但是我选的是无线电,大学毕业的时候填分配志愿,又都是国防。”

  这份对国家的忠诚、对事业的信仰支撑着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叶培建说:“困难就像弹簧,你软他就强,嫦娥一号探月,那么远,全世界搞探月的国家,最小的地面天线米,而我们中国当时最大的天线米,怎么办?这个困难怎么克服?我们地面不来星上来——把卫星上的天线设计发挥到极致。困难是很多的,但是你只要去攻它,它都让位给你。所以我说要做个可怕的人,就是让困难怕你,狭路相逢勇者胜,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从“嫦娥一号”撞月成功获取世界上第一张带有月球南北极的清晰全貌图,到“嫦娥四号”世界第一次的月球背面软着陆,如今,五战五捷的探月成就,逐渐揭开了月球的神秘面纱。但很多人仍然不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要登陆月球?我们为什么要探测火星?叶培建给出了三层答案:“最高层次国家利益。你不要以为今天看起来没有用场,未来的太空权益,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去争取。第二,很多科学的探索价值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越来越明朗的,不是说今天干什么,就马上GDP增加多少,马上就能拿来吃、拿来穿。过去谁知道海洋里头有石油,海洋里面还有那么多矿,更何况我们知道宇宙中月亮、小行星,还有很多资源可用,所以我们眼光要放得更长一点。第三,即便是目前还说不上增加多少GDP,但是航天技术本身的发展就已经为我们所用了。现在的父母们带孩子——尿不湿,谁先用?宇航员啊,宇航员没厕所,一开始是宇航员用才发明的。很多航天的技术都变成了民用。”

  2017年1月,为表彰他在空间科学技术领域的卓越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编号“456677”的小行星命名为“叶培建星”。他说,那颗星并不属于我,但却给我带来了一份新的责任与使命,那就是在有生之年再多做点事情。“和大家在一起建立月球科考站,探小行星,火星取样返回。再干十年还是可以吧。”

  得知他获得“人民科学家”的称号,一些曾经听过他讲科普的小学生还特意写来了一封信,孩子们对科学的热情,让他无比欣慰。“那天,您用两个不同大小的皮球为我们讲解地球和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您用一把雨伞演示飞行器天线太空中接收信号的原理,在您的讲解中,深奥难懂的航空航天知识变得那么轻松有趣,浩瀚神秘的宇宙变得那样令人神往。叶爷爷,您点燃了很多少先队员心中的航天梦。”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