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功勋】叶培健:为国担责 义不容辞

时间:2019-10-0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央广网北京10月6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见习记者郭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数千年来,中国人对问鼎苍穹、登上神秘的月球,充满了梦想和期待。以嫦娥工程为代表的月球探测工作,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的第一步,实现了我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名字——叶培建。

  今天(6日)的特别节目《功勋》,就让人们走近“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嫦娥系列各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嫦娥三号首席科学家叶培建。

  2000年9月1日,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中国资源二号01卫星拔地而起。在当时我国已有的卫星中,这颗“十年磨一剑”的卫星有着诸多的“第一”:最大、最重、具有最高的分辨率、最快的传输速率、最高的姿态精度、最大的存储量,对于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当大家满心期待卫星正常入轨发挥作用时,却传回了问题信号。叶培建说:“我要从岢岚基地乘车翻过大山到太原乘飞机,赶到西安去测控,在山上走的时候,收到报告卫星没了,心里一下就凉了,十年就没了。我当时就想,如果车掉下去,把我摔死了,我是烈士,我这么到太原去,将来失败了,我怎么向国家交待?怎么向人民交待?怎么向这支队伍交待?”

  当时的叶培建有一种渴望解脱的念头,但冷静下来以后,他很快想到,自己是主帅,有责任带领大家走出困境。叶培建回忆说:“我在车上把老马叫过来,他搞电源的。那时我第一个考虑,蓄电池的电能不能坚持到中国的测控站重新发指令?老马说‘可能’。”

  可能!这就是说,还有希望,叶培建心里有了底,细细排查,发现是地面发错了一条指令,这就需要再发一条补救指令,把卫星抢救回来。叶培建说:“地球不是在这么转吗,由西向东,要等到它从中国东部再转进来的时候,经过长春上空,我们才有可能把指令发上去。结果那天,一串指令发上去,全部成功,卫星立刻就正常了,还是要把工作做在前面,要细之又细,慎之又慎,这句话都是血的教训带来的。”

  经历了这一次惊心动魄的“急救”,资源二号01星成功在轨运行并超期服役两年多时间,与资源二号02星、03星共同成为我国首次卫星太空组网,为我国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传回大量数据和资料。叶培建将这些成功归结为“责任大于天”。“航天有一句线,我做的再好的一个东西,你这个小部分没有做好,就可能是失败。所以我要求我们每一个设计师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你不这么看待,轻描淡写掉以轻心,就很可能失败。所以说责任大于天。”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