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有一座千年历史古城改名后颇受争议如今人们建议改回原名

时间:2023-03-2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人民日报》曾刊发这样一篇文章,名曰《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文章作者告诉读者,“慎重更换地名,就在于对地名有情感。这种情感,是个人的,是家族的,更是地方的、民族的。诸多地名情感的滋生、蔓延与丰富,才构成一个民族的文化自尊。”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于是,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不少地方为发展旅游将很多景区的名字更改了,比如九寨沟县原名为南坪县、香格里拉县原名为中甸县。

  九寨沟、香格里拉都是改名非常成功的景区,可也有改名非常失败的地区。在安徽有这样一个地方,很多人认为改名失败了(颇具争议),它就是徽州改名黄山市。

  徽州,古称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改此名。徽州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如今的皖南、赣西北等地区。狭义上来说,徽州指的是徽州府,包括休宁、歙县、祁门、绩溪、黟县、婺源六个县,因此又称一府六县。

  1987年11月,国家发布《关于安徽省调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徽州地区、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设立地级黄山市。在这之前,原来隶属于徽州的婺源早已划到江西。就这样,存在一千多年的徽州之名不复存在。

  当然,徽州改名黄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上世纪80年代,国家提出“徽州要有点雄心壮志,要把黄山牌子打出去,把徽州建成全国最富的地方。”在这样的背景下,徽州改名被提上了日程,最终改为黄山市。

  不可否认的是,徽州改名黄山后,黄山的旅游业迎来了大发展。游客人数的激增,一定程度上给黄山市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可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的丰富,要求恢复“徽州”之声音,一直不绝于耳,甚至有人认为改名就是最大的失败。

  虽然恢复原来名字,可能性很小,但国家已经成立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徽州文化。正如《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中写道,“珍爱地名,回家的路,再远,也很近。”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