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郭美美51亿是真的吗为什么会上热搜?

时间:2023-01-2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说谎者的扑克牌是华尔街的金融家们十分喜欢玩的一种休闲游戏,这是一种结合了数学上的统计判断和心理上的博弈较量的游戏。游戏的胜者往往是统计学造诣更高,同时也更善于蒙骗他人,并实行心理欺诈的那一方。在曾任职于所罗门兄弟债券公司的迈克尔刘易斯所着的同名书籍说谎者的扑克牌中,他当时的同事约翰麦利威瑟被描述为这游戏的冠军。刘易斯称,麦利威瑟堪称是索罗门甚至华尔街的游戏之王。而在实际的金融交易中,麦利威瑟也同玩扑克牌游戏时一样,是一名常胜将军。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具有出众的数学天赋,更因为麦利威瑟拥有不可思议的控制力,能够压制住两种往往会摧毁交易师的脆弱情感、恐惧和贪婪。这是他无往不胜的关键。在所罗门担任交易师和合伙人的十余年职业生涯中,麦利威瑟为公司赚了大几个亿,被认为是华尔街最优秀的交易时。然而,这样一个优秀的交易师却在达到自己的职业巅峰之时,遭遇了重大的滑铁卢。不仅设立的基金濒临破产,甚至引发了整个华尔街金融体系的崩盘危机。为了解决这场危机,美联储牵头包括高盛、美林、GP摩根在内的十四家金融巨头共同出手,展开了一场兴师动众的拯救活动。这支基金就是由囊括了诺贝尔奖得主和美联储高官的一支天才团队所管理的长期资本管理基金。

  今天我带大家了解一下,长期资本管理基金之上这场史上最大的对冲基金失败案例和其背后的金融天才们的允诺。一九四七年麦利威瑟出生于芝加哥南部罗斯摩尔地区的一个天主教家庭。在这里,几乎每户人家都会将孩子送到教区学校上学。学校氛围刻板,教条,有严格的体罚措施戒尺、打手心法规等等,都是常识。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基本都长成了两种模样,要么深受教导,循规蹈矩,要么逆反心理作祟,离经叛道。而麦利威瑟却将这两种模样融合在了一起。

  从小麦利威瑟就对数学这门学科非常着迷,数学中的规律性深深的吸引了他。数学成绩优异的麦利威瑟一向是老师和家长心目中讨喜的学生之一。然而对他的一位好友回忆,麦利威瑟其实非常善于处理个人情绪,总能用镇定自若的表情来掩饰内心的鲁莽冲动。比如说麦利威瑟在数学上的天赋,除了应付考试和学业,也使其发展出了赌博这项爱好他喜欢赌,但只会在判断形式确实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才会去赌。青年时期,麦利威瑟三步五十的会赌一把。芝加哥小熊队的棒球比赛在下赌注之前,麦利威瑟一定会事先关注芝加哥当天的气象预报,从而把比赛当日体育场的风向和风力搞得一清二楚。麦利威瑟这种既偏好冒险又谨慎细致的风格,也伴随了他整个职业生涯。

  一九七四年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取得工商硕士学位的一年后,麦利威瑟进入了索罗门兄弟债券公司。此时的所罗门还只是华尔街一家最普通不过的债券公司,而麦利威瑟也只是这家小公司中一名不起眼的小小交易员。但在此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所罗门和麦利威瑟一起相伴成长。前者将成为雄踞华尔街的美国债券市场之王,而后者更将被尊为债券套利之父。所罗门壮大和麦利威瑟高升的关键转折点,就在于一九七九年发生的埃克斯坦收购案。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建立在强大美元之上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一直十分牢固。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全球市场实行固定的货币、固定的利率和固定的黄金价格,这就使得当时的债券交易市场完全是一潭死水。七十年代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轰然垮塌,越来越多的国家不再采用固定汇率机制,于是货币一举成为了大热的金融产品。各大期货交易所开始围绕着货币来设计各种各样的新型金融产品合约。随着产品种类的增加,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转型的索罗门兄弟公司和埃克斯坦债券公司就是其中之二。埃克斯坦公司的老板。敏锐的观察到,在刚刚兴起的债券交易市场之中,国库券是一个有稳定利益可图的金融产品。因为债务人是国家政府,其还款保证为国家财政收入,所以其信用违约风险基本为零,被视为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而国库券、期票与当时付前期交付的现票不同,是买卖双方相互约定,以某个固定价格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进行国库券交易的合约。一般来说,因为当实际交割的时间点来临时,国库券的部分利息已经给付等原因。国库券期票的价格是低于现票价格的,但与现票价格呈现正相关,并且随着交付时间点越来越近,信息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弱,机票价格必然会收敛于现票价格即逐渐趋同,这就产生了操作套利的空间。

  埃克斯坦通过做多期票,做空现票,建立起了一个风险程度性的组合头寸。换句话说,就是设置了一个无论如何都能保证胜率赔率各一半的双向赌局。在埃克斯坦设置的这一赌局中,不论国库券、期票和现票的价格是涨还是跌,只要期票一直与现票保持正相关,那么期票的浮动幅度必然小于现票。这样一来,做多期票,做空腺嘌的埃克斯坦,就能确保自己的盈利面大于亏损面,利于不败之地。埃克斯坦接连进行了多次操作,屡战屡胜,其每一次投入的本钱也就越来越多。然而,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哪有人能真的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呢?一九七九年六月,国库券期票的价格一反常态的超过了现票。

  埃克斯坦最初并不在意,认为这种异常情况必然会被市场所修正,因此这反而是个投资的好机会,便愈发加大了,堵住。然而,这一次市场的之后,醒占了上风,机票和现票之间的价差没有收敛,反而越来越大。如果不想被平仓,那么埃克斯坦需要缴付一笔巨额的保证金,无力支付的埃克斯坦只能变卖公司了。埃克斯坦找到了索罗门,而索罗门负责这笔收购交易的人中,包括了还只是个交易员的麦利威瑟。埃克斯坦为了促成这笔收购,向所罗门详细叙述了自家发现的套利方案,刚刚成立了债券套利部的所罗门懂得金融期货交易的人寥寥无几。而麦利威瑟就是这凤毛麟角的人才之一。

  听完埃克斯坦的讲述,麦利威瑟马上意识到,这是一套从理论上完全可行的手法。因为机票和现票的价格差,会出现收敛是必然的。只是艾克斯坦已经没有资本撑到那个时候了。于是尽管当时所罗门的总资产也仅有两亿美元,而埃克斯坦的收购一旦失败,可能带来上千万美元的损失。但是在麦利威瑟的极力支持下,索罗门还是完成了对艾克斯冉的收购。完成收购后的几周时间内,价差在持续扩大,所罗门也因此出现严重亏损。每天公司的资本金余额都会在合伙人的办公室门口公示。人们紧张不安的回到办公室前看到余额,每天都比前一天变得更少,就变得更加压抑沉默。唯有魅力,威慑依然保持着沉稳,总是在人们散去后,才最后一个前去查看。即使所罗门当时CEO约翰古弗兰威胁麦利威瑟,如果亏损更加严重,就要炒他鱿鱼,他也依然一脸镇定。

  好在在古佛岚的威胁成真之前,市场的自我调节终于起了作用。机票与现票的价格差开始不断收敛。埃克斯坦的双向赌局又一次赢过了时间的检验,索罗门大赚了一笔。而麦利威瑟也破格晋升为合伙人,掌握了所罗门套利交易部的大权,并在此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在精心算计的赌局中,持续不断的获得胜利。但麦利威瑟没有因为埃克斯坦案例的成功变得刚愎自用。他清楚的认识到,将来债券市场的竞争必然会越来越激烈。长沙索罗门和他的套利交易部始终在这一领域长生不败,仅凭他一己之力是难以做到的。

  于是,为了更好的追求自己的目标,麦利威瑟想要组建一支最厉害的团队,召集所有把市场交易视为智力活动的高手。当时美国有许多数学家也投身到华尔街的金融行业中,但他们的主要工作大多仅限于进行金融市场的理论研究,而不从事真正的交易。而当时华尔街的交易员中,有很多人连大学都没有上过。比如说所罗门的大多数合伙人,大多是从实践中真刀真枪的获得经验,因此,实际的教育员们总是看不起这些书呆子,因为他们只会纸上谈兵。

  但麦利威瑟的看法正相反,他十分注意学着我们的冷静、自律和他们严谨且高度量化的分析手段,反而认为华尔街的大多数交易员不过是积极莹莹的平庸之辈。于是,麦利威瑟通过自己上学时的人脉,加上高薪吸引,先后将MIT进入博士。埃里克罗森费尔德、伦敦经济学院金融硕士维克托哈贾尼以及MIT双学位博士劳伦斯犀利布兰德等众多学术大牛招聘到了自己的团队中,组成了八十年代所向披靡的所罗门套利交易部,简称为阿伯布。这支团队也成为了日后的长期资本管理基金的核心骨干。

  高智商总是与低情商相伴,这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但用在阿伯布的学者教育员身上却十分恰当。即使在所罗门内部,阿伯布也一直保持着神秘的色彩,与其他部门格格不入,他们从不愿意与所罗门的其他员工分享自己部门的任何信息,对自己的个人隐私也实行严密保护,甚至不允许别人拍摄自己的照片,这令其他人大为光火,却又无可奈何。因为阿伯布兹成立后,就一举成为了所罗门最赚钱的部门,自然也有了任性的资本。尽管当时阿伯布对于自己的交易策略讳莫如深,但今天回过头来看,要解释也十分简单。

  这些学者们聚集到套利交易部后,极尽所能的四处下载所有债券交易的历史价格信息,利用电脑进行计算,并从中提取数据关系后,开发出了一套数学模型,用以模拟债券价格未来的走势。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复杂和海量的金融数据进行量化后,再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捕捉获利机会。

  如今,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前十名基金中,已经有一半以上都使用量化投资策略,但在当时,麦利威瑟率领的阿伯布确实是开了先河。他们认为,当市场的实际价格与模型预测出的价格产生偏离时,就意味着发生了市场的失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自我调节性必然会发生作用,纠正这种偏离,因此,失灵发生之时,就是阿伯布出手的机会。概括来说,阿伯布的核心理念就是不同市场证券间的不合理价差,具有生命自然性。因为深信这一理念,阿伯布只要出手,绝不会犹豫,甚至当交易中出现亏损时,他们还会将赌注翻倍,深刻实践了一把马丁格尔必胜法。这一必胜法解释起来也很简单,假设一名玩俄罗斯转盘的赌徒一直赌红色会赢,如果轮盘停在黑色,他就双倍提高赌注。

  如此反复,红色最终必然会出现。这名赌徒也终将获利,比如说阿伯伯的顶梁柱之一犀利。布兰德曾经在一次抵押债交易中,让公司出现了近四亿美元的账面损失,这种承诺损失换成许多别的交易员,即使不止损,可能也会担惊受怕,但心里不难得毫不在意,甚至要求所罗门再追加一倍的投资。因为他坚信市场就像变形了,堂皇,早晚会弹回原状,而自己的交易也一定会获利。最后这场交易果然为所罗门赢得了回报。阿伯布的策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证明了它的有效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蓬勃发展的债券交易市场中,索罗门兄弟公司崛起一步步成为了华尔街之王。而其王冠上最闪亮的明珠就是阿伯布。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巅峰时期,阿伯布每年都能获得超过五亿美元的盈利,占了索罗门净利润的绝大部分。一九八九年,所罗门给阿伯布开出了所得净利润的十五个点的车,超规格薪酬条件,拿犀利布兰德举例,一九八九年,他拿到了两千三百万美元的年薪。要知道,这些天才们最初被挖角之时,麦利威瑟开出了条件,不过三万美元年薪,而这在当年已经是很丰厚的条件了。

  阿伯不优异的战绩改变了华尔街的风向。曾经看不起这些书呆子的各家证券公司,也开始向所罗门看齐,大肆招募学术型人才的加盟。但即使这些公司也组建起自己的天才团队,所罗门依然具有一个竞争对手们都没有的关键人物,那就是麦利威瑟。天才再多,能够将他们凝聚起来,为他们创造一个最适合发挥的环境的。除了麦利威瑟外,几乎没有别人了,数学模型再精准,也有无法预见到的黑天鹅。

  在一九八七年发生的股灾中,阿伯布曾经一天之内造成了一点二亿美元的巨额亏损。然而,多亏麦利威瑟在所罗门的管理层中斡旋,再加上阿伯布之前的成绩确实优秀,才使得这些天才们依然在所罗门保持了超然的地位和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所以,当麦利威瑟因为丑闻被迫从所罗门离职,自立门户之后,他的旧部下门纷纷跟随而去,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一九九一年,麦利威瑟手下一名名叫保罗摩泽尔的交易员在国债交易中作假,掀起了渲染大波。摩泽尔向美国财政部提交了虚假投标,从而获得了未受批准的政府债券拍卖权。

  一向积极维护下属的麦利威瑟,这次也不例外的包庇了摩泽尔,竟在获悉此事后,依然让其负责政府债券业务。然而,摩泽尔犯的错并不是简单的交易策略失误,而是严重的道德问题。麦利威瑟用人不疑的方针,第一次让他吃到了苦头。摩泽尔的事情最终还是被披露了出来。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大为关火,谁能想到竟有交易员如此胆大包天,竟敢欺骗美国财政部,惩处措施来得迅疾而猛烈。不光麦利威瑟为这起事件负责,被踢出了所罗门。连所罗门的掌门人约翰古弗兰也因此黯然离去后,所罗门的董事长是一个之一,沃伦巴菲特担任起了公司的临时首席执行官,主持大局。面对新的话,事人阿伯布的天才们不得不再次长篇大论,几个小时来解释自己的模型多么可靠。

  然而,不论是巴菲特,还是同为索罗门董事的芒格,都对阿伯布那套复杂的数学描述没有多少信心。他们关心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万一犀利。布兰德口中不变的市场堂皇真的变形了,公司能承担起可能发生的投资损失吗?这也为日后长期资本管理基金遇到难关向巴菲特求救之时,巴菲特的反应埋下了伏笔。当然,此乃后话说回当前,麦利威瑟黯然离开老东家,度过了禁止从业三个月的处罚后,这位四十五岁的传奇交易员俨然做好了重整旗鼓、卷土重来的准备。当时,在麦利威瑟旧部厦门的强烈支持下,索罗门正在考虑将麦利威瑟重新招聘回来。然而,麦利威瑟清楚的知道,因为摩泽尔丑闻的存在,即使回到所罗门,他也不可能再向上攀登了。

  于是他决定创建一个完全由自己主宰的基金,一个对冲基金,并将其命名为长期资本管理基金。美国的证券法中并不存在对冲基金这一表述,证监会将其视为一个常用的非法律名词。乔治索罗斯旗下的量子基金就是最着名的对冲基金之一。对冲基金的说法更像是一种约定,俗称。自一九六六年财富杂志中首次将对冲基金之父阿尔弗雷德琼斯建立了一支通过多空对冲策略套利的基金,命名为对冲基金后,这一说法开始广为流传,并就此固定了下来。但发展到后来,对冲基金的投资手法也已经不再局限于多空策略,而是百无禁忌。对冲基金的另一种翻译是避险基金。但讽刺的是,这种基金完全没有如字面意义那样避开风险,而堪称是风险最高的产品之一。

  要解释对冲基金的风险为什么如此高。首先要理解和对冲基金相对的一个概念,共同基金如今市场上我们大多数人能够买到的基金都属于共同基金。共同基金面向所有人,因此所能够进行的投资操作和投资项目,都会受到有关部门的严格监管。而对冲基金则属于免责市场产品,无需在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更无需公布自己的证券投资组合,基本上都是在幕后进行运作。对于其投资的金融产品类型没有任何限制,如此高的自由度自然伴随着极高的收益率和投资门槛,还有更高的风险。

  对于麦利威瑟来说,这简直是继续实现他人生目标的最佳土壤。确定了目标后,麦利威瑟便开始招兵买马。目击资金,而他瞄准的第一个地方,自然就是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阿伯伯。一九九三年初,罗森菲尔德首先接住了麦利威瑟抛来的橄榄枝,离开了所罗门。此后,核心团队成员接二连三的回到老上司的怀抱,但麦利威瑟还嫌不够。他认识到,对于一支新涉猎基金来说,想要迅速获得投资者的信任,他还需要比阿伯布更大的招牌,毕竟因为阿伯布彻底的神秘主义,华尔街知道这帮人那些年赚了很多钱,但对于这些钱究竟是怎么赚的,却完全不了解,自然无法安心的把钱交给他们。

  于是,麦利威瑟向罗森菲尔德老师、金融界权威级学者罗伯特莫顿和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的创作者之一马尔龙、斯科尔斯发出了邀请,这二人欣然接受了麦利威瑟的邀请。在莫顿看来,麦利威瑟给了他一个在现实世界中验证自己理论的极好机会。有了两位得到过诺贝尔奖提名的重量级人物加盟LTCM梦之队的雏形终于确定了下来。开始对外募集资金。麦利威瑟先是联系了自己以前的老朋友美林证券时任董事长丹尼尔徒弟获得对方的支持。一九九三年,球在美林的帮助下,LTCM开始进行全球路演,效果却不及预期。

  原因有二,其一,麦利威瑟依然奉行神秘主义,拒绝透露基金的详细头寸和任何投资细节,投资者自然十分不满。其二,LTCM要求投资者的投资金额不得少于一千万美元,且三年内不允许输出并收取百分之二的固定管理费和百分之二十五的利润分成。要知道,当时其他的一流对冲基金一般都只收百分之一的管理费和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分成,也不会有这么长的封闭期。麦利威瑟曾努力想获得巴菲特的投资,他明白,只要拿下巴菲特,其他投资者自然都会跟进。

  可惜,巴菲特对这种神秘算法加持的投机型投资策略依然持怀疑态度,拒绝了麦利威瑟。这种情况在美林证券为LTCM想出了独特的分支基金系统后,有了好转分支基金让LTCM能够以不同的基金形式向不同国家、不同法律地位的投资者进行投资。比如说有专门为免税养老基金而设计的稳健性分支基金和专为日本投资者设计的日元分支基金。但实际上,这样募集来的资金都不会保留在分支基金中,而是通过账面上的技术处理,把所有的资金输往他们共同的核心基金注册于避税天堂开曼群岛的长期资本投资组合。于是LTCM向投资者游说,称LTCM能够为投资者确保百分之三十的投资回报率。

  并且由于LTCM的投资组合遍及全球,所以能够保证对风险的分散和规避。LTCM的天才们信誓旦旦的说,没有任何一个市场的变化,能够把我们的基金拉下马。随着募资行动逐渐有了起色。一九九四年初,美联储时任副主席戴维马林斯也被麦利威瑟网络进了自己的梦之队,一度被认为是下一任美联储主席的马林斯加盟LTCM,使这家新兴基金公司的气焰达到了最高。不光包括前贝尔斯登董事长迈克创始人麦肯锡合伙人、纽约石油巨头在内的大量私人投资者涌向了LTCM,连,包括香港土地发展署、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官方或半官方机构也对其进行了投资。

  最终一九九四年二月底,LTCM正式开张之时,募集到的总资金高达十二点五亿美元,创下了私人基金的最高募集记录。从此时起,LTCM将一项接一项的打破华尔街的种种记录,写下一个又一个传奇,直到五年后迎来命运的审判的那一天。一九九四年五月,LTCM正式成立。不到两个月后,英美联储宣布了五年来的首次加息,债券市场产生了疯狂动荡。从价格顶峰狂跌了百分之十六,众多对冲基金深深陷在了债务危机之中,争先逃离债券市场。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在两天时间里就使投资者损失了六点五亿美元。然而LTCM却反其道而行之,在这波踩踏式出逃中大肆买进,完成了初始布局。

  在这第一笔交易中,最能够说明LTCM投资策略的当属对三十年期美国国债的交易。要理解LTCM的这笔交易需要先说明的是,三十年期美国国债在发行六个月后就会成为非流通债券市场,流动性会变得极低。因此想要卖出的话,就不得不折价出售,用套利交易的术语来说,价差就在此时形成了。而LTCM通过数学模型发现,一九九三年二月发行的三十年期国债产生的价差相比历史数据大的有些离谱。

  这批债券发行时的收益率为百分之七点三六,但仅仅六个月后,这一收益率却降到了百分之七点二四,差了有十二个基点。在召开了风险管理会议后,合伙人们决定去赌这十二个点的价差会收敛。于是他们做多非流通债券,做空流通债券,又完成了一次双向赌局。从埃克斯坦到LTCM,所有套利交易的核心策略其实都是这样换汤不换药。但实际上这十二个基点的价差对于一千美元的债券组合来说,只有十五点八美元的差距。假设这一价差在一个月内迅速缩小三分之二,LTCM也只能从中获利十美元,也就是本金的百分之一。

  如此微薄的收益要支撑起LTCM保证的高昂回报率。靠的就是第二个武器杠杆,LTCM买入非流通债券后,就将其抵押给银行。由此获得现金担保之后,他再将这笔现金担保转给上家,作为自己借入流通债券的资金担保。由此完成了一笔回购协议融资,并用一倍的资金撬动了两倍的资产给自己的资本做了一个杠杆。一般来说,银行会向抵押人收取除担保金外的费用,这被称为电投,是银行自我保护、降低风险的手段。比如说用一百块的资金,只能够从银行借出价值九十七块钱的债券,用一百块的债券也只能从银行抵押到九十七块的资金。抵押人用这九十七块钱再质押债券,就只能借出价值九十四元的债权。如此反复,直到减去电投后资本为零时,杠杆就到了上限。

  然而LTCM依托自己的名气和资产规模,在和金融机构进行电投比例谈判时,十分强势的提出了零电投的条件。美林一如往常率先同意了LTCM的条件,这更给了后者底气,直接拒绝和要求支付电投的投行合作。于是高盛、GP摩根和摩根士丹利等投行也先后纠纷,但贝尔斯登却是个例外。他拒绝在无电投的基础上为LTCM提供融资。但另一方面,他又借钱给了LTCM的几位合伙人,帮助他们进行个人投资,从而维持了和LTCM的关系。

  除了一些刺头以外,基金开始运作的第一年,LTCM就和三十家银行建立了回购协议融资合作关系,并在二十家银行中设立了衍生品交易部门。这意味着LTCM有了无上限的杠杆,可以无限放大自己的收益。如果把杠杆的总资产算进去,LTCM收益率其实很低。比如在一九九五年LTCM的净资产收益率约为百分之四十三,但总资产收益率不过百分之二点四。在放大利润的同时,LTCM自然也无限放大了自己的风险。为了控制这种风险,LTCM为自己的每笔核心交易都设计了数以百计的金融衍生合约作为支撑。然而风险没有消失,只是转移到了更大、更复杂的系统之中。

  高盛首席执行官乔恩科尔金无奈的说,跟这支基金合作,你毫无选择,什么都得听他们的。但在一切向前看齐的华尔街,LTCM能做到让别人都听自己的,除了强硬的作风,一流的赚钱本领才是关键。一九九四年到一九九七年的四年间,LTCM的投资回报惊爆了华尔街的眼球。即使扣除了高昂的管理费后,LTCM一九九四年的净回报率达到了百分之二十八点五。一九九五年和一九九六年的净回报率更是超过了百分之四十。一九九六年LTCM已成为第一大对冲基金,旗下的资产达到一千四百亿美元,是标的资本的三十倍,是当时第二大对冲基金的四倍。麦利维特率领的这支不过数十人的小公司,所控制的资产已经超过了雷曼兄弟和摩根士丹利。

  据所罗门兄弟也只有一步之遥。一九九七年,合伙人莫顿和斯科尔斯因为其提出的金融期权数学模型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使这支基金更为传奇。在一片繁华促进之中,需要警惕的是,这一年LTCM的净回报率骤降为百分之十七。当然这跟其他众多基金相比已经是极高的回报率。但对于l t m来说,却是其升级转衰的第一个迹象。

  可惜此时的LTCM的天才们仍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九七年年底,LTCM开始归还部分外部投资者的资金,以每亿美元派发二点八二美元的标准向投资者们大发红利,一共派发了二十七亿美元现金,是LTCM的资产,规模骤降了百分之三十六,这无疑会降低基金面临危机时的流动性。但却会提高合伙人在股份和投资收益中的比例。也就是说,这些天才们终于厌烦了替别人管理资金,开始了自己对财富的疯狂追逐。曾经被称为最能控制自己欲望的麦利威瑟,还是一点点沦陷在了贪婪的陷阱之中。被迫收回资金的投资者们此时大为光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