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榜的5家日系車企中,增速較為明顯是東風本田,同比增幅達到了53.3%。這當中,一方面是源於去年基數較低,另一方面,旗下思域、XR-V的優異表現以及CR-V的強勢回歸亦為其增色不少。
7月批發銷量中增幅最大的為韓系車企,當中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增幅分別達到60.8%和9.4%。不過,此次的反彈並不代表韓系車的回暖,這或跟國五清庫存國六車上量、終端優惠力度加大等有較大關系。不過為提升銷量,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在重塑品牌形象和提升產品力上不斷努力,據了解,北京現代下半年將推六款新車。
而跌落最慘的依然是法系,法系車企7月批發銷量為12713輛,同比下降19.1%,1-7月累計同比降幅為59.5%。當中法系中PSA因銷量下滑被爆將會裁員、關廠甚至出售,法系車曾經的輝煌亦難復返。
除了法系車外,美系車企亦呈跌落之勢,除了上汽通用外,上汽通用五菱、長安福特跌幅也是十分明顯,7月同比下滑分別達到25.4%和24.5%。不過相對於法系和美系車企,德系車企的表現亦還算穩健,伴隨豪華車市的向好,北京奔馳和華晨寶馬今年的成績依然不錯。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具體細分市場的走勢。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認為,7月車系零售走勢分化,整體呈現為豪華品牌、日系品牌逐漸走強,中國品牌面臨較大壓力。特別是7月豪華品牌同比增速24%。
崔東樹表示:“豪華品牌表現已經不容忽視,像奔馳、寶馬等品牌的銷量已經十分接近主流合資品牌,隨時都有可能超越。”
他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明顯的銷量分化,主要是因為豪華品牌在國五與國六車型的切換上進行的比較順利,而自中國品牌在短期內仍將存在較大壓力。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中國品牌份額僅為35%,處於年內最低點。其實自18年7月以來,中國品牌市場份額已經連續12個月出現同比大幅下降。
從新能源角度來看,由於6月底補貼退坡帶來的銷售成本大幅上漲,產銷各個環節很難適應成本變化。所以7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6.88萬台,同比下降4.2%,環比6月下降48%,1-7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64.5萬台,同比增速53.7%﹔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6.7萬輛,同比下降3.8%,環比下降51.3%,1-7月累計銷量63.5萬輛,同比增長54.9%。
受補貼退坡的影響,大部分新能源車企的銷量都受到了影響。隨著補貼的進一步下降,新能源車企將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
對此乘聯會方面指出,2019年是新能源車補貼政策线月的新能源車補貼全面大幅退坡的同時,地方補貼退出后又沒有使用環節的支持政策做銜接,新能源車的市場化轉型將面臨硬著陸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