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黄磊、海清等主演,正在热播的现实题材剧《小欢喜》以8.1的豆瓣评分跨入“现象剧”行列。该剧以家庭教育为切入口,通过三对高三备考家庭,在思想、理念、性情以及人生价值观方面的激烈碰撞,投射出中国万千家庭面临的高考压力,以及家长如何与孩子和解的话题。其真实的剧情和接地气的细节描写戳中观众痛点,有网友甚至动情地评价:“剧情也太过于真实了吧!高考是人生的一场战役,梦回高三不忍看,海清简直就是我妈。”
其实,这部剧源于同名小说《小欢喜》,它与之前聚焦留学话题的热播剧《小别离》一样,都是由作家鲁引弓的原著改编。《文艺周刊》日前越洋连线正在海外的鲁引弓,解码中国式教育焦虑及其背后的“小欢喜”,并进一步解说如何写好现实题材。
“‘小欢喜’是黄磊起的。”鲁引弓说,黄磊有一个形象的说法,他说中国家庭的欢喜都是“熬”出来的,比如说孩子熬过中考就小小地欢喜一下,然后熬过高考又欢喜一下,所以才有这个名字。
“如果要补充一下呢,我觉得,就是‘对应大焦虑,才有小欢喜’。”高考是中国家长比较难熬的一关,放眼过去,那种纠结、那种疲惫、那种焦虑是一目了然的,正因为这样,我们生活中才更需要温暖,需要那种小小的欢喜来给我们鼓劲。
陶虹饰演的宋倩,在剧中相当抢眼,霸道拆毁女儿乐高模型、哭着逼问女儿自己究竟哪里不好的段落,尽显单亲母亲对女儿的强烈控制欲。
鲁引弓说,当下的亲子困境往往来自于爱,一旦这种爱成为一种亲情绑架或者控制,对孩子来说会变成一种压力,甚至反弹过来,对父母造成一种刺伤。
“我想这个角度也是这部电视剧最近成为一个社会话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爱要适度。我想它肯定是刺中了爸妈心中的痛点。”
这一代家长,碰到的问题是双重的。一方面他要面对处在青春期、面临高考的孩子,另一方面,他们自身又处在一个巨大转型期,既要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生存压力,又要面对80、90后带来的竞争压力。在移动互联时代,所谓的依靠年龄积累的经验优势几乎不存在了。这种新的中年危机带来的焦虑感,让中年人与子女沟通话语方式被简化为仅仅关心孩子的成绩。
“许多中年父母,没有精力也没有耐心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我在采访中感受特别深,许多孩子和我说父母只关心我的分数。”
鲁引弓把这样的孩子,称作精神上的“留守儿童”,而这种亲子交流中的不耐烦、不理解,与中年危机互相促生。
在之前的作品《小别离》中,鲁引弓用三个家庭分别代表有钱阶层、中产阶层、平民阶层,因此引发不同家庭背景对孩子教育的差异话题。相比之下,《小欢喜》则更多地是把笔触对准中间阶层里对教育格外“有感”的一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