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财经:对于脉脉来说,根基是用户的信任和有价值的商业信息,但现在的互联网环境下,窃听、数据买卖、隐私侵犯无处不在,脉脉怎样避免这种现象?
林凡:我们平台上用户的身份信息跟联系方式是隔离开来的,比如在身份信息很完整的地方,没有办法直接连接到用户。我们对于数据保护有自己整套技术的体系在做优化和隔离,比如单向加密;第二,我们其实现在也跟公安机关配合,辅助一些调查和侦察工作,打击数据犯罪团伙;第三,在产品层面上,我们希望进一步让用户有安全感,可以自己去选择给什么样的人公开自己的信息。
燃财经:对大多数人来说,脉脉核心功能是找陌生人,但是如果信息不完整,用户可能难以准确找到要找的人,怎么解决这种问题?
林凡:这方面我们调查发现其实没有特别大的问题,前几天一个HR说他联系人中有70%都会回复,我自己联系的人中90%都会回复。这其中,完善资料是打动别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包括简介怎么写,联系人的言语和礼貌等。
林凡:脉脉其实是一个网络,比如中国的211、985高校毕业生里面有30%是脉脉的用户,举办一个校友聚会活动,他们就开始往朋友中间传播了。现在很多大公司百分之二三十的员工都是脉脉的用户,他们有一些讨论交流,又会吸引其他的员工进到体系里。 有一些公司裁员的时候,基本上百分百的员工都进到脉脉里,相当于我们可以一圈一圈的往外去突破。
林凡:第一,一般招聘网站的用户隔几年找一次工作,平台要不停地做广告获客,但脉脉可以一直在用,获客成本比较平稳;第二,脉脉上的职业身份都是公开的,朋友、同事都会看到,可信度比较高,不像很多简历是私下写,真假混杂,所以在美国领英基本上就垄断了招聘市场。但跟领英中国相比,过去的几年我们在产品层面上更接地气更本土化,他们在国内占的份额比较小,只是在外企中占比较高。
互联网带来的首先是信息沟通越来越发达;第二个是互联网开始走到线下,电商和支付变得便捷,它开始影响到生活的各个场景;第三个就是机器和机器、机器和人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容易。
林凡:5G的技术特点就是兼容并包、低时延、响应比较快,所以它其实是一个普适的技术场景,它在互联网、人们跟机器、机器跟机器之间的交互上都能够有很大的价值。
林凡:第一,数据采集本身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第二,这些数据被收集上来以后,AI到底如何对这么多的数据做分析和优化,各种各样的人才、技术需求也会变成一个很大的挑战;另外,有这么多数据处理、分析,当这些机器比人还更懂人的时候,可能也会有一些隐私方面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