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上海限制“加号”号源的背后(2)

时间:2019-10-1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位工作人员近日向记者表示,目前该医院很多医生根本不给加号、拒绝加号。在记者采访的其他几家北京三级公立医院中,得到了很多类似恢复。

  然而,也有医生一天至少看百余号,到晚上8、9点才下班,并表示“会尽可能加号”。一位北京三甲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完全禁止“加号”不现实也不可能,因为“加号”很多时候可以解决一部分患者没有挂到号但岌岌可危的燃眉之急。

  有业界专家认为,一个“加号”不仅意味着主治医师需要多工作几分钟,相关的护士、检查、收费、取药等一系列岗位都将发生相应的连锁影响,可能会造成一条线上的工作人员都不能准点下班。

  “不加号觉得对不住老患者,加号无止境又有医疗隐患之虞。”,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副教授王含在其发布的一篇文章中称,“越来越多的加号我很快就吃不消了。道理很简单。每个半天常规挂号10个,假设有一半是需要检查后再看的,这5个下一次如果都来加号的线个。由于检查时间不等,所以每次门诊都会有不同时间间隔的患者来加号,保不齐还有以前的老患者,还有挂不上号的。一旦给这个加了,那个也得加,不然就是不公平。如果个个都加的话,每个门诊都搞得十分被动。”

  此前,安徽省级三甲医院实施过门诊“限号限时”的举措,并规定患者在专家门诊的平均看病时间原则上不能少于10分钟,受到了外界的普遍欢迎。

  此次上海市卫健委发文,旨在规范公立医疗机构应对医师加号依据、时段、比例加强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便群众就医,保护患者、医师、医疗机构合法权益。

  在储殷看来,“假如小学班主任的孩子病了到医院看病,医生加不加号?这样的现象和问题很普遍,医院是治疗机构,同时也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焦点。医院和医生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关系需要维护,同样也要通过加号来解决。”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医院取消医生“加号”的前提是要结合既往每个科室、每名医生、每个出诊单元的门诊工作量,对出诊号源总量进行重新核定,扩大列入计划、可预约的号源,减少临时性“加号”号源数量,所有号源纳入医院门诊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剩余少部分的“加号”号源也是统一管理,而且手否能够“加号”,也由管理部门把握和监管,确保医务人员工作不超负荷,确保每位患者必要的就诊时间和安全的医疗服务。

  王含在其文章中称,她在美国的游历中去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作为医学科研机构的NIH,也会有门诊,频率是每周1天,一共7-8个患者,4-5个Fellow平均分。即便这样,Fellow们还提意见说工作量太大。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门诊曾经一个下午只有1个病人,教授跟患者的沟通可以长达两个小时。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