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交流互鉴民心相通合作共赢2024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启幕

时间:2024-12-0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以“交流互鉴、民心相通、合作共赢”为主题的2024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今天在金华开幕,40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的40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参加一系列合作交流推介会、经贸对接等活动。

  本次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设置了核心活动、专题会议、经贸对接以及文化交流等多个板块,共计24场活动贯穿全年。今天上午进行的主论坛上,中非(金华)农业科创园正式揭牌,未来将聚焦生物种业、现代农机、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建设中非农业联合重点实验室、中非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等项目。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主任 张海涛:把我们中国比较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经验能够介绍到非洲,同时,能够充分利用非洲独特的农业资源,来共同促进双方的发展,同时为“一带一路”的落地也有一个助力。

  中坦文化产业合作等28个中非合作项目,在本次论坛签约,签约总金额超479亿元。其中,合同金额最大的是“义乌-非洲小商品采购项目”,金额近200亿元,未来,义乌将为塞内加尔、科特迪瓦等多个国家,提供新能源产品、不锈钢厨具等商品。这几天,来自贝宁的采购商已第一时间下单了价值100万美元的商品。

  贝宁采购商 于 贝:很方便找到对的供应商,拿到商品就是质量没有问题。互相交流沟通信息,给我们带来很多机会。

  义乌中非商会常务副会长 金丽仙:希望把我们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每一个产品,送到非洲千家万户的手上。希望品牌“出海”,让他们更喜欢我们,喜欢上我们中国制造。

  近年来,中非往来频繁,浙江与非洲交流合作也结出丰硕成果。发挥民营经济优势,去年,浙江民企对非出口额超2772亿元,同比增长21%。金华以婺剧、影视、木雕等特色文化为媒介,持续推动“文化出海”。

  非洲联盟驻华代表处常驻代表 拉赫曼塔拉·默罕默德·奥斯曼:现在,中非之间的贸易越来越自由化了,机会很多,我们的合作也得到了很多政策扶持,很方便,未来也有更多新空间。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 刘鸿武:这些年来,我们就以浙江的文化为载体,推动了浙江文化和非洲文化的交流,文化可以延伸出很多新的领域,你比如说中非的旅游,把非洲的旅游资源介绍给中国的大众。

  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前身为连续成功举办6年的中非经贸论坛暨中非文化交流合作周(月),活动举办以来,已累计签约近百个对非合作项目。

  浙江中非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主任 李家鼎:非洲的朋友到中国来越来越多,我们也越来越用实际的行动投入到非洲去,帮助非洲国家各方面的发展和提升。

  虽然相隔万里,但浙江与非洲近年来始终心相近、物相连,截至目前,浙江已成为全国对非出口第一大省和从非进口第二大省。双方人员往来频繁 “朋友圈”持续扩大

  今年上半年,双方实现贸易额278.8亿美元,同比增长3%。其中,从非洲进口55.5亿美元,同比增长12.9%。浙非产业合作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中高端制造、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领域深度延伸。

  浙江20多所高校与非洲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目前在浙高校学习的非洲学生达6500多人。组织开展援非职业培训,为160多家非洲企业培训2800多人。

  浙江连续55年派出援非医疗队,支援马里、中非和纳米比亚等国家,深入受援国偏远地区开展巡诊、义诊活动,并提供治疗和药品;在非积极传播中医文化,主办各类学术交流会议15场、组织医学培训70余次,推动受援国医疗能力水平提升。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