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可爱颂中文译音会造成什么影响?

时间:2023-04-0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有不少的不法分子就是看中了这一点,对家长实施诈骗。近期,佛山市2023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当中,关于学位、学费等信息,不仅家长关心,连诈骗分子也特别关注。

  3月27日早上,梁女士收到正在就读某中学的“女儿”的QQ好友申请。“女儿”表示学校正邀请某名校老师到学校举办培训班,因为自己的数学成绩较差,所以想报其中的数学培训班提升成绩。

  起初梁女士有所怀疑,要求“女儿”通过电话和她沟通此事,但对方以正在上课不方便语音为由拒绝了梁女士的请求,并表示目前全校只剩2个名额,催促梁女士尽快联系教务处负责报名工作的“刘老师”进行报名缴费,随后提供了“刘老师”的QQ联系方式。此时,梁女士看到“女儿”发来的知名大学培训通知书,上面还有学校的印章,便不再怀疑,立即添加“刘老师”了解相关情况。

  在与“刘老师”沟通时,“刘老师”表示培训班费用为24000元,培训班开班后教育局会补贴培训费的70%给家长,并称梁女士要为孩子报名必须先缴纳1万元作为保留名额的“押金”。而在梁女士想办法筹钱的时候,“女儿”又发来信息,称如果错过这次机会,自己的成绩便会落后于其他同学。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梁女士立刻将1万元转到了“刘老师”指定的账号上。

  几分钟后,梁女士再次收到“女儿”发来的信息,称自己在办公室看到“刘老师”因收取1万元为其保留报名名额之事被“校长”谴责,并称梁女士有骗取教育局补贴的嫌疑,现需要马上将余额补齐,否则不再保留名额。梁女士向“刘老师”核实确有此事后,马上又将剩余的14000元转到对方指定账户内。紧接着,“女儿”又发来消息,称培训班的培训资料要缴纳“押金”后才能提供,但“押金”会在培训班结束之后退还,不疑有他的梁女士便再次向对方转账10000元。

  不久后,梁女士终于联系上了自己的女儿,一聊才知道QQ上的“女儿”和“刘老师”都是骗子,于是赶紧报警求助,目前,该案正在侦办中。

  骗子非法获取学生及其家长的个人信息后,用QQ、微信等方式联系家长,以报名培训班需缴费为由诱导转账。由于骗子亲切地直呼“爸爸”“妈妈”,快速降低了家长们的防备心。

  为了打消家长的疑虑,骗子往往会再冒充学校领导、负责人等身份,对培训班的真实性加以印证,让家长们深信不疑。

  看到家长犹豫不决时,骗子声称“名额有限,先报先得”,制造紧张气氛;另一方面又称事后可退还“培训费”“保证金”,待家长察觉不对时,骗子早已“消失”。

  前两年由广西来到平洲务工的一名事主黎先生,因为小孩也跟在自己身边,眼看着还在到了入学年龄,但由于黎先生的积分还不够,他孩子无法申请入读家附近的小学,这使得黎先生苦恼不已。

  但有一日,黎先生与朋友聊天时得知有人可以办理积分入学。黎先生马上和这个人取得联系,对方答应帮助黎先生代办积分入学,并表示其有渠道能提前获知学位资源等信息,但要先缴纳代办费用并承诺如不成功将全额退还。

  黎先生将信将疑,没有马上答应。两个月之后,对方突然联系黎先生,说现时有一个学位空缺,如果黎先生想要,必须马上转账锁定学位。还在为孩子入学的事焦头烂额的黎先生感觉抓到了最后一个机会,但还是有所迟疑。

  对方接着表示学位只有一个,现在花点钱,成功了就能入读心仪的学校,万一没办成也保证能全额拿回款项。黎先生觉得可以试试,于是通过手机转账和现金方式给了程姓男子共计75000元,转交给何某办理入学手续。到最后,黎先生一直没有收到孩子的入学通知书,才知道自己被骗。

  部分不法分子有可能会告诉你“有关系”“有熟人”,能够解决入学问题来实施诈骗,也会冒充老师收取培训费用、冒充内部人士称可以走后门入名校、冒充校长预留指标生名额啊、冒充某某人可以进行高考补录等。只要一提到这方面关键词的时候,各位家长都要注意,这极有可能就是诈骗了。不过这类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法并不高明,无非是利用了家长为孩子求学心切的心理,家长只要细心分辨即可。

  我们手机很多时候的一些软件授权、设置也有可能会造成我们个人信息的泄露,有没有哪个功能是需要市民特别留意的呢?

  近日中午,平洲派出所接到佛山市反诈骗中心南海分中心的紧急预警:胡女士(化名)正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民警随即多次拨打胡女士电话,但电话却一直处于无法接通的状态。根据工作经验,民警判定是诈骗分子诱导胡女士设置了来电呼转模式,导致民警的电话一直打不进去。

  经民警的不断尝试,电话终于打通了。“喂,您好!请问您是不是接到了一个以00853开头的境外电话?”接到民警电话后,正被假“警察”骗得晕头转向的胡女士一时回不过神来。民警随即在电话中耐心安抚胡女士慌乱的情绪,并拆解了假“警察”的招数。

  “多亏真警察的及时劝阻,不然我就上当受骗了!”胡女士激动地告诉民警,骗子冒充警察给其发来“法院传票”,还诱导其下载了一个以Z开头的屏幕共享App,并指引其将100万转到其名下的另一银行账户上。

  “打开‘屏幕共享’功能,你在手机上的任何操作,对方都看得一清二楚。”在民警的指引下,胡女士快速卸载了屏幕共享App,并让其马上联系银行,将转移出去的100万元再转移到其他账户中,防止被骗子转走。因民警的及时劝阻,胡女士并无财产损失。

  “屏幕共享”相当于手机的录屏操作。它会把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全都记录下来,并同步让对方看到,包括弹框显示短信、微信、其他App推送的内容。也就是说,你在手机上的任何操作,对方电脑上都能看到,包括输入密码、解锁的过程。

  骗子通过非法渠道取得受害人信息,准确说出受害人的身份证号、住址,并使用技术手段将来电号码仿冒为驻外使领馆电话号码,获取受害人初步信任。同时,诱导受害人开启来电呼叫转移功能,切断其与外界的联系,使受害人身陷“孤岛”。

  不法分子通过一些App自带的屏幕共享功能或者视频会议的形式,假借引导受害人进行操作为由,实则实时监控受害人手机上的所有操作,盗取受害人的个人隐私信息和验证码等内容。

  不法分子监控受害人手机后,开始引导受害人转账,如被发现,或者受害人迟疑,不法分子将通过偷偷获取的验证码进行转账操作,在受害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转账。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上一篇:藏头露尾(cáng tóu lòu wěi)究竟怎样? 下一篇:没有了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