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摩季那英雄传网友怎么看?

时间:2023-02-2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近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浙江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地区名单,其中金华有4地入选!名单如下:

  东阳历史悠久,非遗资源深厚,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东阳木雕、竹编(东阳竹编)、婺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卢宅营造技艺)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闻名国内外,现有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87个,各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47家,非遗传承基地59家,非遗工坊17家,非遗文创骨干企业10家,传统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27人,已形成完整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

  近年来,在国家传统工艺振兴战略引领下,东阳成功创建省级传统民居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推动非遗整体性保护;依托国家传统工艺工作站,打造国内传统民居营造研究高地;打造非遗街区综合性传承平台,探索非遗社会化运行模式;培育三单乡三十六院非遗工坊群、六石街道吴良老街非遗美食街等非遗融合型平台,推进乡村文旅,促进非遗共富;以创建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和非遗工坊为契机,积极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认定17家东阳市非遗工坊,月均产值50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1700多人,非遗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永康市非遗种类众多,拥有县级以上(含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1项,其中能直接形成生产能力的项目有35项,如永康打金打银工艺、永康铜艺、铸铁技艺(永康铸铁技艺)、锡雕、永康肉麦饼制作技艺等,特别是“五金”类非遗项目,市场活跃,需求量大,一些家庭作坊和微小企业正逐步从生产性传承至产业化发展。

  目前,永康五金类非遗项目年产值约有30亿元,在推进当地共同富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锡雕为例,目前锡雕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名、省级2名、市级3名、县级4名,行业从业人员上1000人,在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盛一原的带领下,一大批永康农村老锡雕艺人集结在一起,抱团开展传习活动传承技艺、打造特色锡器产品,已形成年产值6000余万元的锡制品厂10家、年产值约500万元的手工作坊50家的市场规模。

  磐安县拥有县级以上(含县级)非遗名录186项,包含磐安竹编、磐安木雕、传统宫灯制作技艺、云峰茶制作技艺、方前小吃制作技艺、传统家具制作技艺等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62项。

  近年来,磐安县结合“特、富、美、安”的县域发展新要求,以非遗展演、非遗文创、非遗研学为着力点,让非遗成为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助推器。“非遗+景区”,让景区焕发新活力,带动周边乡村发展;“非遗+村庄”,实现村庄景区化,为乡村品质提升和村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渠道;“非遗+产业”,发展非遗旅游商品、非遗特色小吃,让传承人富起来;“非遗+研学”,依托非遗丰富旅游产品内涵,让文旅擦出新火花;“非遗+工坊”,以创建省级非遗工坊、传统工艺工作站,让老手艺释放新动能。

  武义县拥有46项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43位相关的国家、省、市、县级代表性传承人,依托中药炮制技艺(武义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绿茶制作技艺(武阳春雨制作技艺)、武义大曲酿制技艺、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形成特色产业规模达27.53亿元,已创建1家省级非遗工坊,公布5家县级非遗工坊,为周边居民1150人提供就业岗位。

  近年来,武义通过紧抓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和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两个核心任务,以“非遗+”四大融合举措推动县域产业经济转型升级,为武义山区县跨越式共同富裕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非遗+旅游”推进文旅融合,开发中药材文化旅游业态、武义大曲旅游业态、民俗旅游业态,优化婺州窑研学游路线;“非遗+农业”推进产业融合,加强农业研发和品牌化发展,提振农业产业价值;“非遗+工业”推进市场融合,依托绿色智造,聚力发展工业非遗旅游;“非遗+康养”推进业态融合,推动全县国药养生文化、茶文化发展。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上一篇:蔡健雅若你碰到他究竟怎样? 下一篇:没有了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