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医药强调,“与武汉南瑞洋广告有限公司、武汉达晶力广告有限公司实际未发生任何业务,未来也无合作意向”。
8月15日,华南某上市公司财务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了一种可能性,“这些发票很大可能性是业务员开来拿提成或者回扣的,业务员可能找了广告公司买了发票,但是上市公司在财务审核过程中发现这些发票可能有问题或者风险高,所以不接受这些发票冲账。”
“浙江医药没有接收这些发票,就没问题,广告公司虚开发票来偷逃交税,则是比较确定的事实”,另一位浙江某公司财务总监则认为。
在浙江医药接收虚增发票的“疑云”背后,上述税务局处理决定书,牵扯出更多的医药行业灰幕。
其中,武汉市税务局的多份处理决定书显示,涉及接受虚开票医药企业数量多达67家,其中不乏知名上市公司,如红日药业(300026.SZ)、桂林三金(002275.SZ)旗下的桂林三金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神奇制药(600613.SH)旗下的贵州神奇药业有限公司、海南海药(000566.SZ)旗下的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昆药集团(600422.SH)下属企业、石药集团(下属企业,以及新三板的德源药业(832735)等。
行业人士指出,药企高额的销售和推广费用,或许为医药行业接受虚开发票,提供了灰色空间。
数据显示,浙江医药2018年销售费用15.2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33.2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年报发现,浙江医药2018年销售费用具体构成中,“市场开发及推广费”高达12.32亿元,占比为80.66%,“广告及宣传费”为0.37亿元,占比为2.42%。
浙江医药称,2018年销售费用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系自产制剂产品销售收入增加,销售费用相应增加所致。
此外,在8月14日的澄清公告中,浙江医药表示,销售费用大幅增长,是因为在“两票制”政策下流通企业不承担推广职能,生产企业与专业推广机构、服务公司合作,专业推广机构、服务公司提供的推广服务支付服务费用计入销售费用所致。
另一个背景信息是,今年6月初,财政部决定组织部分监管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于2019年6月至7月开展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
财政部针对药企“穿透式”检查风暴,随即抽取了77家药企,其中包括27家A股药企,2家H股药企以及4家新三板上市药企和3家美股药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