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关于25岁用什么香水这又是什么梗?

时间:2023-01-1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62

  近期,西湖区政府官网发布了《南昌市西湖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规划明确了未来的发展亮点。

  立足产业发展优势、交通区位优势,按照产业“数字化、集群化、品质化”的发展要求,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层次提升、服务功能增强、服务环节增值、服务内容增质,高标准打造立足南昌、面向全省、辐射中部的高品质服务业集聚发展样板区,加快建成“一中心、两样板、三高地”。

  至2025年,“一中心、两样板、三高地”建设卓有成效, “效率高、活力足、竞争强”的现代化产业新体系基本建成, 努力实现“千亿强区、奋进百强”的总体目标。

  至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000亿元,其中,服务业增加值达850亿元,年均增长率12%左右;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等主要指标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至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旅游综合收入分别突破500亿元、200亿元。

  至2025年,成功创建8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税收亿元楼宇(总部)数量突破12栋。企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至2025年,成功认定 25 家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认定总部型企业(机构)达55家。

  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和产业布局现状,按照西湖“复兴老 城、壮大新城”的发展思路,结合南昌市产业空间布局和城市 空间布局思路,坚持“产业集聚、用地集约、企业集中”的产 业布局原则,全力构建“一带引领、四区协同、多点支撑”的 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

  一带引领。即打造赣江东岸总部经济带,沿沿江中大道和沿江南大道布局。结合南昌市赣江江岸黄金水道楼宇集群布局思路,依托朝农街道、朝阳洲街道、桃花街道滨江板块众多优质楼宇(总部),积极发展金融保险、商务会展、健康服务、人力资源、科技服务等技术含量高、发展后劲足的高端专业服务,推进总部大楼、总部基地、总部经济产业园等总部项目落地,建设金融楼、人力资源楼、建材楼、健康楼等一批特色楼宇,招引集聚一批央企总部、区域总部、功能总部、业务总部等总部企业,全力打造赣江东岸总部经济带。

  四区协同。即根据各街道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及区 位条件,打造商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区、服务业创新发展样板区、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区、高端专业服务拓展区。

  包含广润门、南浦、绳金塔三个街道范围,依托优质商贸消费资源和 文化旅游资源,坚持商旅文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历史文化街区消费商圈建设,重点发展商贸消费、文化旅游两大产业, 打造商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区;

  包含丁公路、南站两个街道范围,依托交通枢纽优势、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楼宇(总部) 优势,全力打造环八一广场消费商圈,重点发展数字经济、 金融保险、商贸消费、文化旅游等产业,打造服务业创新发展样板区;

  包含桃源街道全部及朝阳洲、桃花街道大部分区域,依托“梦想小街”流量经济品牌优势和洪城商圈专业市场优势,围绕推动众多商务楼宇和洪城商圈数字化转型,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楼宇经济、健康养老三大产业,打造数字经 济发展引领区。

  包含九洲街道全域及朝农街道部分区域,依托优质滨湖生态旅游资源、新建商务楼宇资源、优质康养资 源、丰富商贸资源等,全力打造临湖文旅消费商圈,重点发展楼宇经济、商贸消费、健康养老、文旅旅游四大产业,打造高端专业服务拓展区。

  按照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以流量经济为核心的新产业,积极培育以软件信息为重点的新技术,创新发展以平台经济、体验经济、共享经济为核心的新业态新模式,以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转换商业模式、推动产业转型,打造全省数字转型赋能中心。至 2025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100 元。

  实施流量经济产业集群打造行动,加快完善“一园多部”流量经济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数字产业特色楼宇和直播基地。实施流量经济品牌推广行动,以“梦想小街”流量经济产业园为核心,创新推广 “两大平台”“三大业态”“三大支撑”为核心的流量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将“梦想小街”打造成为全省领先、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流量经济产业园。实施流量经济孵化园壮大行动,以“数字经济集聚与孵化”为核心,聚焦文化创意、网红经济、短视频、融媒体、直播电商等流量经济业态,加快招引一批直播电商、短视频等机构,打造南昌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地、创新创业孵化高地。实施流量经济直播基地建设行动,积极发展以直播电商、内容电商、传统电商为核心的流量经济,吸引一批国内优质直播电商平台、机构、经纪公司以及服务机构入驻,支持万寿宫文创、万马服饰城 T-time、绿梦大厦、百力佳等直播基地打造总部型直播基地。实施流量经济发展模式创新 行动,依托全区商旅文资源及服饰、珠宝、家装等特色楼宇, 探索开发“直播+商圈”“直播+旅游”“直播+批发市场”等模式, 发展“线上引流+实体批发+直播带货”新模式。

  围绕提升区域知名度、城市繁荣度、商业 活跃度、消费舒适度,按照“多元化、数字化、高端化、融合化、品质化”发展要求,开展消费场景打造、消费业态升级、 消费资源集聚、消费热点培育、消费环境营造五大行动,全 力打响“品质西湖、便利西湖、时尚西湖、放心西湖”消费品 牌,打造消费供给最优、消费场景最潮、消费业态最新、消 费环境最佳的区域综合性消费集聚高地。至 2025 年,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 500 亿元。

  开展地标商圈品质提升行动,重点打造以中山路天虹、丁公路乐盈广场为主体的环八 一广场消费商圈和以朝阳天虹、西湖万达、中粮大悦城为主 体的朝阳新城滨江综合体消费商圈,打造全省最时尚、最高端的消费商圈。

  开展高端品牌资源集聚行 动,大力发展“四首经济” [9],支持国内外知名品牌在西湖设 立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定 制店,吸引国际高端知名品牌、原创设计师品牌、高级定制 品牌等在西湖首发或同步上市新品,打造全省首个时尚经济展示区、首店经济集聚区。至 2025 年,力争成功引进5家以上区域首店。

  开展夜间消费平台提升行动,加快提升夜间消费平台建设标准、业态标准,将万寿宫、 绳金塔、华侨城、西湖万达、绿滋肴不夜城等夜间消费平台 打造成集潮流娱乐、休闲购物、餐饮住宿、养生体验等于一 体的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开展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行 动,积极推动万寿宫、绳金塔、进贤仓等文化产业平台数字 化转型,引导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 沉浸式等新业态发展,全面提升文化产业数字化水平。开展 传媒影视产业壮大行动,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业态,培育壮大 影视消费,支持江西国际影视文化城打造影视文化产业发展 基地,鼓励现有影剧院提档升级。开展文娱演艺产业繁荣行 动,依托绳金塔大舞台、玛雅乐园等演艺平台,鼓励发展景 区实景演艺、沉浸式娱乐、5G 剧院等多维文化演艺产品, 积极开发标志性、中小型等演艺项目,加快引进文娱演艺团 队,满足文化娱乐和旅游休闲需求。

  开展红色旅游弘扬行动,依托 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四军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探索将红色 教育、红色体验、文化创意有机结合,开发红色旅游观光、 文创、研学、演艺等多维产品,打造红色旅游样板区、革命 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擦亮“人民军队诞生地”名片。开展生态旅游提升 行动,积极开发以华侨城为核心的城市生态旅游,加快完善 “水上世界、生态湿地、城市庆典、文化娱乐、滨水休闲、人 文社区”六大产品板块,打造集旅游、文化、教育、康养、商 贸多元业态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实施“旅游+”融合行动,积极 开发研学旅游、亲子旅游等多元业态,培育文旅融合新增长点。

  开展旅游景区(景点)提升行动,积极推进内部路网、标识标牌、旅游厕所、停车场、充 电桩等旅游景区(景点)配套设施建设,打造高品质、高颜 值旅游景区(景点)。开展旅游要素健全行动,围绕更好满 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需求,完善美食街区、星级酒店、旅 游购物、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加快构建快慢结合的旅游交 通体系,让游客愿意来、住得下、玩得好,实现“人气”变 “财气”、“游客”变“顾客”、“流量”变“产量”。开 展旅游线路打造行动,充分整合船山路、系马桩街、站前路、 孺子路等夜赏、夜游、夜玩、夜吃资源,加快构建以象山南 路为轴的文旅大体系。

  立足全区产业发展定位与优势特色,强化现代服务业集 聚区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动服务业发展平台提档升级,打造业态高端复合、产业特色鲜明、配套功能完善的各类服务业发展平台。至2025年,新增2个或以上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实施重大项目招商落地攻坚行动,瞄准央企总部、区域总部、功能总部、业务总部等总部企业,采用产业链招商、 平台招商、第三方招商等精准招商模式,积极招引一批投资 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和龙头骨干企业。至2025年,力争招引1个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个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和9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