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化解农民工“忧酬烦薪”,剑河法院从畅通渠道、降本增效、执行优先、合力联动、司法救助五方面下功夫,全链条精准发力,做好涉农民工工资案件审判执行工作。
一是提档升级畅通渠道。开设涉农民工工资案件办理“绿色”通道,打造“厅网线巡”为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突出立体化诉讼服务设计,畅通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移动终端、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多种渠道。为农民工当事人提供一站通办、一次通办的诉讼服务。诉讼服务提档升级,最大限度降低农民工维护权益的成本和门槛。
二是降本增效“技术便民”。着力降低农民工参与诉讼的时间和成本。依托智慧法院建设,充分利用“新设备”、“高科技”,建设网上立案、线上调解、云上法庭、电子送达线上服务“一条龙”提升市场主体诉讼体验。今年1月以来,电子送达934件,网上调解469件,审判流程云端化数字化有效减轻农民工诉累。
三是优先执行“重拳”提效。对涉农民工工资案件和其他涉民生案件实行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执行款的“三优先”。针对疑难复杂执行案件,使用 “穷尽调查法”“集中执法”“重拳出击法”“另辟蹊径法”打通“执行难”症结。今年1月以来,运用网络系统查控财产信息2770件次,司法拘留7人,发布悬赏公告8件,公开曝光失信被执行人信息133条,限制高消费216人次,涉农民工工资执行案件收案68件,结案67件,执行到位金额181.8万余元。
四是联动出击形成合力。与人力社保建立诉裁调对接机制,完善裁审衔接,统一部分法律适用标准,规范调解协议后续程序性保障,推动劳动争议矛盾纠纷源头化解,降低社会治理成本,提高调解协议履行率,高效便捷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与政法委建立网格员协查机制,延长查人找物的执行触角,今年1月以来,基层综治网格员共协助查找35人;与公安机关建立执行查找联动机制,今年1月以来,公安机关协助剑河法院查找到被执行人10名,为胜诉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执行司法保障。
五是司法救助凸显关怀。积极调整司法救助工作思路,将“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服务”,构建多渠道、多样化的司法救助模式。着重审查 “四类人群”相关案件,对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当事人,做到主动关怀,应救尽救。今年1月以来,救助5人次,发放司法救助金额21.5万元。